“你别跟你那个同学走的太近,他会把你带坏的。”
“你要多跟学习成绩好的玩。”
“别出去玩了,在家好好写作业。”
……
你有用过这样的话语阻止过你孩子的交往吗?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总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任何会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我们都想要去控制。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呢?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被自己的爸爸妈妈否定,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交往负担,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曾亲眼见证过一个妈妈与她的女儿的争吵,妈妈说:“你那个同学平时就不爱学习,你看看你最近成绩下滑这么多,肯定是被她影响的,你以后别跟她玩了。”旁边的女儿哭叫着:“你凭什么管我跟谁玩,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谁说她影响我了!”
切忌
随意否定孩子的交往对象
从多标准判断孩子的交友对象。学习成绩、学校表现仅仅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是人品等方面,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只会让我们忽视他们的闪光点。父母可以让孩子邀请他的朋友来家里玩,观察孩子之间的具体相处,从而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尊重孩子的交友选择。不要以作为家长的权威剥夺孩子交朋友和选择朋友的权利,孩子都是有不同的优缺点的,父母不要以片面的印象就认为孩子的朋友是一个“坏”孩子,要相信自己孩子的眼光。
锻炼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告诉他应该如何选择朋友,选择怎样的朋友。不和经常打架、惹是生非的人做朋友,不和欺负他人、傲慢无知的人做朋友……好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交益友,不交损友,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一起进步的。
教育
孩子如何正确的与他人交往
态度真诚。告诉孩子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朋友,互帮互助,保持友善,不要轻易的造成纠纷与矛盾,良好的友谊需要双方努力维持。
学会分享。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零食与玩具,分享自己的见闻与生活,在这过程中,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快乐。孩子在群体中会获得一种情感归属,而这种归属是与从家庭中获得的归属感完全不同的。
勇于拒绝。面对自己的同学甚至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时,让孩子学会拒绝,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任何触犯了底线的事情都不能答应,别委屈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
积极合作。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合作提高自信,这样更利于孩子进入社会后面对和处理各种人际交往问题。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在群体之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更易发现自我,形成良好的处世方式。
男女有别。要在适当的年龄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关系,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性别意识,与异性保持普通的同学和朋友关系,防止过从甚密造成早恋等问题。
叮嘱
孩子必要的时间限制和安全意识
了解孩子的交友对象。父母应该大概知道同孩子出去玩的对象是谁,了解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最好能留下对方及其家长的联系方式,有问题好方便联系与沟通。
约定好玩耍时间,按时回家。劳逸结合,不能让孩子长时间的玩耍,乐不思蜀,告诉孩子如果超过约定时间回家会受到惩罚。此外不要让孩子在晚上8点后出门,归家时也一定要结伴走大路,必要时可以打电话叫家长来接。
注意乘车安全和出行安全。随着交通发达,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一定要注意红绿灯,走斑马线。如果要坐车,尽量选择公交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确认好路线,不上陌生人的车辆,如果乘坐出租车,一定要拍好车牌号发给自己的父母。
时刻保持联系。事先询问孩子出去玩的具体地点,叮嘱孩子少去各式各样的游戏场所和娱乐场所,更不要参与到打架群殴等不好的事情。让孩子熟背家长的电话号码,保持自己的通讯工具的畅通,方便孩子的联系。
孩子的交往可以过问,但不要干预,要时刻叮嘱,但不要一直控制。父母要让孩子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养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和交友观,而不是一直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所谓的保护不过是建造给孩子的一座牢笼。
作者简介:大白爸爸,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超级奶爸,有小屁孩小白一枚,分享亲子教育、儿童心理、少儿成长以及陪娃等方面的育儿经验。微信号:温馨爸妈读物(ID:ihaha233),欢迎关注。本文由温馨爸妈读物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