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上学之后,身边的朋友经常冒出来的“牛蛙”“普蛙”之类的专有名词,搞了好久才弄明白,在准确的定位孩子是个“快乐的普蛙”之后,内心的焦虑感就少了很多。
但是有一点,在孩子睡眠时间和质量上,我家这位“快乐的普蛙”,绝对可以“笑傲群雄”。从一年级开始,无特殊情况下,都能在8点钟准时上床,在3分钟之内准时进入梦乡,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醒来,雷打不动!每天能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对很多小朋友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
都说从三年级开始作业变多,确实,这点没错,可是在作业变多/孩子还爱看书的情况下,孩子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很多小伙伴让我来分享所谓的秘籍,其实还真没有,但是又觉得不分析分析好像对不起小伙伴的信任。于是,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认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家长的心态很重要。
孩子在学校有体育课、足球课、棒球课、形体课、舞蹈课,这些课程都是学校安排的,也就是孩子每天都有最少一节体育课,有时候还有两节,再加上学校的各种课间操,孩子每天在学校的运动量很大,回家很累这点是肯定的。这其中孩子每周四还有一节自己喜欢的跆拳道课程(晚上6:00-7:30),也就是孩子每天的运动量基本能达到2个小时,如果回家再逼着孩子学习到深夜,太不人道!
虽小门小户,但是家规第一条就是:睡觉比写作业重要,运动比写作业重要,作业可以不写,困了就要睡觉。
在这个原则下,也可能是多年的生物钟,孩子到8点就开始犯困,自己就去睡了(孩子睡觉之后,我就可以想干啥干啥,自由的high,看电视、玩手机都集中在孩子睡觉之后的时间里)。
2.基于多年积淀,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
一直以来孩子的自律性还不错,因为喜欢阅读,所以总要想各种方法抽时间来读书。所以在我家,孩子阅读的时间也是会严格控制。孩子为了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般情况下在学校就能完成一半左右,回家再完成剩下的一半,而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还可以,所以回家之后基本在40分钟之内完成几科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作业。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孩子会自己安排:
1.阅读英语故事/课外读物20分钟,一般是一篇短文的阅读或者一本分级故事的阅读。
2.练琴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3.看一些英语动画片或者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或者自己去研究感兴趣的数学/科学小实验等。
在干完这些事情之后,基本也接近8点左右,不管什么情况,已经开始哈气连天,进入准睡眠状态。
也就是说,孩子因为对自我的管理能力不错,才能在时间利用上更为合理,才能有那么多时间用来“睡懒觉”。
三、全家总动员配合和支持少不了。
孩子的早饭前一天晚上就要把半成品准备好。
孩子的晚饭,在早上就要把半成品都准备好。
这样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孩子的吃饭问题就能顺畅的解决,这考验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配合(没有老人帮助的情况下)。
谁有时间就多干一些,谁不累就多干一些,早上比孩子早起半小时,一切就都在合理的控制范围之中。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就近入学带来的便利,从家里到学校走路15分钟,也是重要的时间保障。
孩子7:30到校,从6点起床到7:10分左右出门的这段时间里。孩子是这样安排时间的:
(1)6:00-6:30的时间用来收拾书包、洗漱、穿衣打扮(女孩子爱美,梳小辫,选头绳等)。
(2)6:30-6:50这20分钟用来读书,读英语或者读一些古诗词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6:50-7:10这20分钟用来早餐,有时候如果稍微晚一点起床,读书时间和早餐时间混合在一起,孩子会自己用手机来听一些英语短文类的内容。
(4)7:10送孩子去学校,然后开车去单位,我的工作时间也没有被耽误。
每天早上的时间安排基本如此,在孩子的学习和阅读这件事上,孩子的主动性比较强,家长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基本和孩子沟通没有什么特别的矛盾。
四、考验家长的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要获得更多的睡眠,考验家长的时间管理能力很重要。
在内心,哪有家长不希望孩子多学习、学习成绩突出、多看课外书、能坚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但是这一切都需要用时间来慢慢积淀,非一日之功。
1.家长的心态好是前提。然后才是和孩子一起慢慢练习的过程,比如孩子爱读书这件事,最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陪伴,从讲故事开始到孩子自己选择故事,到他们真的爱上阅读这件事。
2.考验家长时间的管理能力。在单位工作时能有多高效就一定要多高效,这样回家之后才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3.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同样重要。夫妻和孩子之间“三观统一”真的很关键,没有相互的抱怨、喋喋不休的诉苦,大家的发力点集中在同一处,不为无关紧要的琐事耽误时间,才能提高效率。
一个普通的三年级的“普蛙”,在睡眠这件事上的优势,无人能敌!
你看,这要用心发现,孩子总是有优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