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小方法,未来能帮你家孩子一个大忙!
好形象!有人这样比喻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写作文时大脑区别,幼儿说用图补脑:
最近遇见了两位朋友的孩子,觉得孩子们的作文状况让人堪忧。这两位孩子的表现比较典型,你经常能在身边找到类似的,说不定你家孩子以后可能会碰上。
类型1:憋不出一行字
这位小朋友叫小Q,每次写作文,常常2,3小时写不出一行字。
有一天晚上,小Q妈妈差不多10点才回到家,进到房间,才发现小Q在作业本上写了6个字!真的只有6个字。听小Q爷爷说,晚饭后7点就开始写了。
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眼看已经到了睡觉时间,这位妈妈没办法,只得故意用幼稚的语气帮孩子编了几句,然后让孩子抄到作业本。
类型2:习惯性恐惧
这位小朋友叫小D,对作文有习惯性恐惧,每次有作文的当晚便会做噩梦。
小D妈妈说,倘若回到家,发现女儿发呆、眼圈发红,不用猜便知道,肯定是老师又布置作文了。小D经常羡慕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她的同桌,那位小女孩的作文写得又长又通顺。小D自责自己是不是太笨,怎么会不懂得写作文呢?
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多数同龄小朋友都很爱写作文。原因是老师懂得科学的方法。
▷美国一年级老师这样教孩子写作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美国某小学一年级老师的做法。(大喜,赶紧记下来,发誓以后用在孩子身上。)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作文主题:我如何洗一只玩具熊。
接着,老师发动孩子们“头脑风暴”,让孩子们先分组讨论清洗玩具熊的方法。
然后让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代表组员回答。
孩子们脑洞大开,答案五花八门:
用洗洁精洗;
用肥皂洗;
用洗面奶洗;
用袋子装着放洗衣机洗;
用脚踩着洗;
洗澡的时候洗;
游泳池游泳的时候洗……
有些孩子的想法还突破常规:
放锅里煮一下;
泡消毒水瓶里;
跟宠物一起洗……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画流程图(Flow Map),Flow Map是美国学校鼓励孩子从小就要掌握的一种思考方式。(下图是幼儿说为示例所画)
然后,孩子们被鼓励用关键字搭框架
最后一步,加入细节
父母们可以梳理一下方法要点:
1、确定主题,要写什么?
比如,下雨天在家里做的事。
2、头脑风暴
思考下雨天能在家里做的所有事。
3、画流程图
用流程图记下关键点,比如玩玩具、搭积木、阅读绘本、听妈妈讲故事等。在孩子未掌握较多的文字前,画图常常是孩子最方便的表达。
4、建框架
用关键字搭建框架,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5、加入细节
在框架里尽量加入细节。孩子往往经历从简单几个字,到慢慢地文字变多的过程。爸妈一开始别操之过急。
6、变换成国内传统的文字作文形式
看看!对比之下,我们小朋友接到作文任务,一下来就要写一段文字,有哪个娃不是鸭梨山大呢?难怪人家孩子比我们的孩子更喜欢写作文呢,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切简单多了。
有父母说,这么多步骤,会不会更复杂呢?相比起头脑一片浆糊、脑袋挤不出一句话的孩子们来说,有方法已经代表了一切。甚至那些国外的大文豪们,也常常是按照这样的步骤创作的。
▷提醒:国内的作文法常犯的3种错误
1、不重视兴趣
国内的作文,孩子们一开始就要求从文字入手,完全忽视了过程和步骤,更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如同要求一个从没摸过积木玩具的小婴儿一下子拼凑一个玩具机器人那样,孩子的兴趣从一开始便被扼杀掉了。并且,一开始作文便是句子的做法,常常给认字不多的孩子增加心理压力。
相比之下,老外的方法科学多了,他们培养作文法的方法,是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认为字和句子是“学”历的问题,慢慢就能水到渠成。
2、从一开始便纠正语法和错字
我们常常能从孩子的作文本上,看到老师们用红笔标记的错误和纠正的文字。不得不说,老师们很敬业,但是他们不懂儿童心理,至少不重视。这一点被外国父母和老师视为常识的事情,他们孩子的作文本上,单词、语法常常错误连篇,但这些大人们不纠正,甚至也不会提醒孩子。
因为他们懂得,无论学什么东西,孩子们一开始的自信和兴趣最重要,而不是所谓的正确还是错误。而我们的孩子呢?还没兴趣就被批评,这样的孩子能爱上作文吗?
3、不注重科学方法
我在阅读国外的文章时,常常感叹人家无论做什么都有一套方法论,并且大多数是经过实验或实践验证的方法,然后他们的老师和父母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教给孩子。
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老师和父母更青睐的是从混沌中来的写作灵感。想让一个7,8岁的孩子有写作灵感,有时比从沙漠中找水源还难!倘若把这个要求给孩子,无疑便又给孩子的小心灵增加了莫大的压力。
针对上面的三种错误,父母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孩子们纠正。
不是“人家的月亮比我们圆”,而是人家更重视方法。希望今天分享的写作小方法,未来能帮你家孩子一个大忙!
本文关键字:作文方法、习惯养成、早期教育、家庭养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最喜欢“掏”国外心理学家们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