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后,我们会发现,他开始早睡早起了,变得更有礼貌了,见到熟人会大方地打招呼,他甚至主动要求自己穿衣服,还会很有兴致地帮妈妈叠衣服,做各种家务。可是,孩子在幼儿园5天养成的好习惯,周末只需2天的时间足以轻易摧毁,前功尽弃,然后又得重头再来,这就是教育界所说的“5+2=0”现象。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守规矩、懂礼貌、不挑食,在家里就变成了一个耍性子的“小霸王”?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里,幼儿园老师最害怕家长做这几件事,如果你也做了,以后一定要避免哦!
作息时间混乱
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都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按时有规律的休息、饮食、运动让孩子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放假中一般家长会对孩子放松要求,晚睡晚起甚至早晚颠倒的现象出现,这种作息非常影响孩子开学的精神状态,生物钟一旦被打乱,重新调整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另外,在假期中,家长往往会放任孩子大吃大喝,导致孩子暴饮暴食及偏食。一方面这样容易生病,对孩子身体成长不利,另一方面孩子回到幼儿园较难适应幼儿园的进餐习惯,从而对开学适应造成一定困难。
所以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要让孩子有休息有游戏,有室外活动有室内活动,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开学入园就能较快适应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
忽视规则意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指导,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自由状态中,生活在和谐与秩序中。
对于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尤其在家庭里,如建立的规则“刷牙后不能吃东西”“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等因各种原因得不到一贯执行。
家长要知道规则一旦制定了,就一定要执行,不要因各种原因懈怠、妥协。如果规则不了了之,不仅让家长失去威信,还让孩子习得 “规则可以随意打破”的观念,危害比不制定规则还大。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因此,在家庭里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不可缺少。
树立不良的榜样
在幼儿园,老师在要求孩子养成良好规则的同时,自己也会严于律己。比如要求孩子上学不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到,并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孩子,和他们问好。老师以身作则,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
孩子在最初学习时,都是把父母作为参照的,总是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彪悍独断的妈妈面前,是一个专横野蛮的孩子;不管不问、沉迷手机的父亲面前,是一个恶习斑斑的孩子……正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如果家长在假期只会玩手机、看电视、晚睡,对孩子说再多的“要好好学习,善于思考”的话也无济于事。
对于孩子来说,得体的言行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会在孩子的性格、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众星捧月,宠溺孩子
在幼儿园里,老师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或叫喊就妥协放弃,而让孩子在自我进步中体验成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结果造成孩子的“无能”,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只会退缩和求助,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健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避免“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孩子转,要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家长要人为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在旅行的途中,可以让孩子分担自己的行李;在需要问路的情况下,可让孩子代劳这一工作等。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他的身边,只有自己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更好地生活。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持续的坚持和强化,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能有效配合,则会事半功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打好组合拳,为孩子撑起生命之帆,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