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适当惩戒孩子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作者:亲宝宝APP 10-17阅读:1076次

文 | 林子树

前苏联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言外之意就是,爱是教育的全部,一个家庭只要对孩子倾入足够的爱就会教育出很棒的孩子。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你和我以及身边的大多数父母都被很多鸡汤文洗脑,觉得只要对孩子好好说话,和他讲道理,孩子就会有出息。但结果呢?孩子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抗挫商非常低,犯了错误你不能说,否则就会酿成悲剧。

其实,真正的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适当的惩戒措施,如果你对孩子不狠心,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替你对他狠心。

朋友刘琳是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两者结合,目前孩子各方面都不错。其实,刚开始我对她这种教育方法也不理解。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我开门见山说:“现在不是都说用爱感化孩子吗,你怎么还舍得处罚孩子呢?”

刘琳笑着说:“你是鸡汤看多了吧,有些道理孩子是绝对不会听的,就算在他的主观意识里这件事是对的,那么他也会跟你唱反调,你应该遇到过吧。”

我有些尴尬地说:“何止遇到过,简直时刻都有。”刘琳说:“这就对了,有时候适当的惩戒对孩子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会让他增长记性,也会形成强大的抗挫折能力。

生活中,我们见过了太多的悲剧,孩子一言不合就选择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真不明白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脆弱。

在我们的教育下,孩子已经完全漠视了生命的价值,他们往往会用这种方式得到自己的欲求。去年,县城里有位小学生跳楼了,而悲剧的根源竟然是父母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大量事实表明,一直被宠爱的孩子心理非常脆弱。在他们的世界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会仗着自己是个孩子肆无忌惮。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少有父母舍得适当地处罚孩子,可事实上,你的不处罚,会让他的未来越来越危险。

生意伙伴老王的儿子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老王在教育方面就是大老粗,因为平常生意忙,他很少顾及孩子,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和孩子讲完道理后,会进行适当的处罚。对此儿子十分不解。

儿子说:“我都已经知道错了,为什么还要处罚我?”老王说:“既然知道错了,就要为这个错误付出代价,男子汉敢作敢当,只有让你吃了苦头,才会长记性。”

老王的这套“教育谬论”在我们生意圈非常火,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也会适当地处罚,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同样的错误,孩子绝对不会犯两次,因为他不想再次被处罚。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必须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味用爱的名义来教育孩子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严厉,那么很有可能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把爱藏在适当的惩戒里,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式。

说到适当的惩戒孩子,很多父母会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觉得惩戒就是体罚孩子,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惩戒,是通过处罚来警戒,是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再次发生,以促进符合规范的意识和行为的产生。

惩戒并不是体罚,是在关爱的基础上,使用适度的处罚,让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产生痛苦和耻辱,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对母女准备出去玩,女儿由于太兴奋,光着脚进卫生间上厕所后又翻身跳到了床上,洁白的床单立即留下了两个黑乎乎的脚印。妈妈换下床单过来说:“亲爱的,你又犯错误了。”

孩子看了一眼床单,抱歉的说:“妈妈,我错了。”妈妈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但今天你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你自己把床单洗干净吧。”洗完床单她们才出门,后来,孩子再也没有犯过这类错误,因为她觉得洗床单很辛苦。

这位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就非常明智,这实际上也是处罚的一种,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关于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戒,大多数国家早已做了立法。

韩国的《教育处罚法》规定: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小腿打5下,对男生小腿打10下等。

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在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在新加坡,辅导、留校的惩戒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而在中国,教育却陷入悲剧之中,家长不舍得处罚孩子,老师不敢处罚孩子,放任他自由生长,这其实是很可悲的。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把他扶正成为栋梁之才,而不是眼瞅着他走向另一种失败的人生。

亲宝宝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亲宝宝APP,记录宝宝成长,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一家人的亲子空间,欢迎下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