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引得各方人员热议。惨剧让人十分痛惜,孰是孰非,在真相公布之前,我们不想做任何评论。但媒体一边倒“生孩子那么疼,为什么不打镇痛?为什么不做剖宫产?”的舆论误导,增加了很多孕妈妈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因此,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产科医务人员,我觉得有责任站出来以示正听。
生孩子,妈妈们最担心的就是安全和疼痛,那剖宫产真的能保障安全、避免疼痛吗?顺产真的就疼到不能坚持吗?我们先来听听妈妈们的真实感受↓↓↓
听了几位刚刚分娩妈妈的分享,我想大家对顺产和疼痛应该有了初步的认识。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技术,对母婴近远期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医生还是产妇,我们要做的都是根据母儿具体情况: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是否有合并症、并发症等综合判断,而不是因痛而随意为之。生孩子是疼,但不至于让人撕心裂肺到要跳楼,这都是极端的例子,极端案例被无限放大只会加重女性对分娩的恐惧。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的应对产痛呢?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画面
这位待产中的妈妈,宫口已近开全,却依然处于自我催眠的放松状态,没有烦躁不安、没有撕心裂肺,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她们良好的分娩体验均源自于科学系统的孕期教育。人类的恐惧多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对分娩的不确定性,对疼痛的不良感受都会加重产妇的恐惧不安,而恐惧又反过来加重疼痛,产妇因此而陷入“越疼越怕、越怕越痛”的恶性循环中,使产程停滞,甚至会影响分娩的结局。
如果事件中的家庭在孕期有幸接受了生产教育,知道如何面对分娩,如何减轻疼痛,如何自我放松,如何陪伴生产,如何迎接宝宝,也许会少些冲动和绝望,悲剧也不会发生。
如果事发医院有完善的孕期教育机制或者对产妇能多一些严密监护、提供一点人文关怀,哪怕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轻柔的抚摸,我想再脆弱的妈妈都不会放弃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不要说工作忙,顾不过来,忙不是冷漠的理由。曾经在公立医院,我们都经历过一夜接生十几个宝宝的忙碌,至今还记得一位妈妈感谢信里的描述:“望着她忙碌的身影、温柔而坚定的眼神、擦肩而过时’你一定可以的’安慰,我就充满了力量,即使前一秒还痛的想跳楼,此刻,我觉得我可以迎接我的宝宝。”在这一刻,她们是最脆弱的,最需要我们用天使的羽毛去抚慰她们的疼痛和不安,而不是指责和恐吓。
此事之后,各方人员众说纷纭,有指责医院和家属的,有火上浇油把婆媳关系推到风口浪尖的,有借题发挥推广药物镇痛、甚至推销助产器械的。
面对这些言论,我依然不想去评价,我只想说,作为一个朝气蓬勃、迅速崛起的世界强国的公民,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些积极的、建设性的思考?
作为一名产科工作者,我们是否该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孕期教育,任道重远!不管你是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都有责任把科学孕育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每一个家庭,让母婴安康、家庭幸福。
医者仁心,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医务人员,我们是否该铭记孙思邈的良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愿每一位医者都甘当苍生大医,那将是国之幸,是天下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