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靠吼才听话?别急着骂“熊孩子”,医生有话说!

作者:清远日报 03-22阅读:1210次

市人民医院医生提醒各位家长

孩子说“我没听见”

可能是听力下降而非推脱

“我跟他好好说他爱答不理,非要大声吼他才有反应!”

网络图片

7岁男童小明(化名)的父母曾长期觉得儿子是传说中的“熊孩子”,直到一项检查结果让他们傻了眼——小明患上粘连性中耳炎,已经导致了明显的听力下降。

这是清远市人民医院去年接诊过的真实病例。

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翠芳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跟其说话经常没有反应,或是看电视放很大音量等,可能不是孩子叛逆或淘气,而是——听力下降了。

而成年人也会忽略自身听力受损的情况,如老年人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会误认为是年长后的自然的听力衰退,常见于广场舞爱好者。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预防听力残疾,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3月3日,第19个全国“爱耳日”,清远市人民医院举行了“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张志钢教授,清远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翠芳,副主任医师陆冬凌、翁文红、郭焕萍,主治医师刘文林等组成义诊团队,免费为群众服务。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人,其中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人,7岁以下聋儿约8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有60%儿童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听力损失不可避免,则需要通过听力重建、教育和赋权等措施协助患儿充分开发潜能。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越早采取干预措施,患儿掌握口语的机会越大。

陈翠芳谈到,儿童听力损失可以避免但又未能及时避免,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她介绍了自己遇到过的一个病例:

“我跟他好好说他爱答不理,非要大声吼他才有反应!”7岁男童小明(化名)的父母觉得儿子是传说中的“熊孩子”,为此苦恼不已。上小学后,老师告诉小明家长,孩子成绩总是跟不上,他们也没少批评教训小明。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小明爸爸还在跟医生说,“他从小到大就不听话”。检查结果出来,家长愣了——小明患上粘连性中耳炎,已经导致了明显听力下降。

此前,小明曾几次对父母表示,自己没听见他们说什么,而家长都以为是推托之词,或是孩子走神了。

陈翠芳表示,听力下降却在长时间内被患者及其家属误读病例,医院曾遇到过多起。她提醒家长注意,婴幼儿经常发烧、哭闹不止,儿童经常说话没反应、看电视音量放很大等,都有可能是听力下降的表现。

预防听力下降,你要注意这些

1

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不要给小朋友掏耳朵!

陈翠芳提醒,婴幼儿要特别注意防止中耳炎,减少听力损伤的发生。

网络图片

耳朵的生理结构特点,致使孩子在喂奶或游水时容易出现返流,从而患上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如果处理不当,中耳结构被长期炎症损坏,就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怎么防止中耳炎?陈翠芳给出了几点建议。

“大力点,用点劲”,家长在给小朋友吮鼻涕时常说的几句话,可能就是招致孩子中耳炎的凶手,这种情况在孩子感冒时表现更明显——不要讶异,耳鼻相通,大力吮鼻涕,会将病菌从鼻子带到耳朵,不慎导致中耳炎。

正确的吮鼻涕方式应该是:压住一侧鼻翼,轻吮另一侧,通过负压置换原理完成。

“另外,在小朋友有自主行为能力前,不要给他们掏耳朵!”陈翠芳告诫。她解释,小朋友的外耳道皮肤很薄,别人在为其掏耳朵时很难把握好力度,不慎就会损坏皮肤给中耳炎可乘之机。“而且,小朋友也不需要掏耳朵,耳朵具有自我清洁功能。”

防止中耳炎的另一个要诀是保持外耳道干燥。陈翠芳提醒,洗头或沐浴后,要记得将耳部的水吸干,防止细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滋生。

2

耳毒性药物导致的听力下降,不可逆!

注意!中耳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随便自己买药治疗,防止因耳毒性药物造成二次损伤。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是听力下降的一大凶手,且导致的听力损伤不可逆!

“家长不要随便到药店购买耳毒性药物给孩子使用,也不能因为用了一次没问题就大意了!”陈翠芳特别提醒。她谈到,药物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耳毒性药物造成的听力损伤终身不可恢复,一定要谨慎使用。

她在市人民医院即接诊过多起因耳毒性药物导致听力下降的病例。

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还有一些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如氯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疟疾药物,如奎宁、氯喹;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非那西汀、保泰松等。

药物中毒性耳聋,往往是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剂量过大,或者病人对该药有特殊的敏感性而造成的耳聋。当个体或家族对某种药物有高敏感性时,即使很小的剂量也可能导致耳聋。此外,给药途径、身体状况和患者年龄也是引发药物中毒性耳聋的因素。

3

避免长时间戴耳机、接触噪音

“戴耳机、耳塞的时间不能太长,音量也不能太大!”陈翠芳提到,现在许多人坐公交车时喜欢将耳机音量放到最大看视频,或是享受把音量调到最大听摇滚乐的感觉,其实都是很伤耳朵的做法,建议连续戴耳机不要超过一小时,手机使用耳机模式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1/3。

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听觉器官尚未发育完善且适应能力差,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带孩子到环境嘈杂的地方,谨慎购买使用声响超过80分贝的音乐玩具。

陈翠芳谈到,对于长时间戴耳机和接触噪音引起的听力下降,DJ和KTV工作人员要特别提高警惕。她曾遇到过多个患者,都是因为听力下降选择了换岗或转行。

“从事这类职业前,先去进行一项听力检查,后面注意定期复查。”她提醒,长期在噪音环境下生活,每个人的听力都会难以避免受到影响,但受损程度和每个人的敏感性有关,有的人可能几个月就出现问题,有的则可能几年仍是略微下降,要注意定期检查听力,当听力受损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改变工作环境。

另一容易发生噪音性听力损伤而又常被忽略的群体,是广场舞爱好者。陈翠芳接诊过一个病例:患者是一名广场舞领队,听力下降时,她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自然的听力衰退,其实是噪音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

“跳广场舞时音乐声尽量调小点,音响离最前排的距离要稍远一点。发现听力下降时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陈翠芳提醒。

采写 | 清远日报记者 岳超群

通讯员 | 何京鸿 彭可明

(微信)

清远日报

(微博)

(微信)

清远发布

(微博)

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