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生被打:两件事细思恐极,一句话不吐不快

作者:栩先生 01-26阅读:5328次

文 | 李栩然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我早期写的关于医患关系的文章。

1

关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赫英东被打一事,我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

因为,我认识他。准确地说,我通过一个女同事知道了他。

这个女同事人生第一次怀孕,平时被A4纸割一下,都能心疼自己半天。对于怀孕生孩子,基本上从刚结婚就开始恐惧。

直到自己真的怀孕了。

每次去医院都紧张得不行,然后回来跟我抱怨,北大医院的女医生没有同理心,每次给她产检都是三两分钟就打发了事。

我还宽慰她,三两分钟就看完说明宝宝很健康嘛,不需要担心啊。

她说:我哪里是担心宝宝,我是担心自己,我怕啊……

这下我明白了,其实她就是希望有医生能多陪她说说话,聊聊天,安慰安慰她那颗怕生娃的玻璃心。

问题是,医生都日理万机,哪有时间、精力和感情去安慰她啊?

更何况她建档的医院是北大妇幼,平时挂个号都要三四点去排队,医生们接诊的压力可想而知。

同事抱着“不换态度就换人”的坚决心态,硬是逼着他老公每天凌晨三四点端着个小板凳去给她排号,看一次不满意就换一次医生。

连我都觉得这样“矫情”的孕妇,哪个医生碰到了简直是三生有幸的时候。

她告诉我,她终于找到了她要找的医生,这个医生的名字叫:

李奎。

是北大妇幼当之无愧的网络红人,不仅技术精湛、水平很高,人很幽默和善,关键是作为男医生,他对那些害怕生育的女同胞们怀有深深地理解和同情。

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回答孕妇们,诸如“生孩子痛不痛啊”“我睡着了万一宝宝不踢我了怎么办”之类各种天真无邪的问题。

这让很多孕妇见到他,就跟见到了娘家人一样。

同事的老公费尽心血,终于挂上了李奎的号,同事也如愿以偿地享受到了好几次如沐春风般的产检。

只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同事又是一脸哀愁。

一问才知道,原来受万千孕妇宠爱的李奎医生,辞职了,去了一家私立医院。

眼看着预产期越来越近,却赶上了信任的医生离职,同事心态都快崩了。

幸好,她在最后几个月加了一个北大孕妇的微信群,群里的准妈妈们七嘴八舌讨论着北大医院哪个大夫人比较好,有耐心。

她潜伏半天,听到了三个字:

赫英东。

2

以上已经是年初的事儿了。

如今同事的小孩都好几个月了,她也早休完产假回来上班了。

所以,当她听说赫英东被打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用她的话说:我这么挑剔的人,对他都是零差评,这样的好医生为什么会被打?

事实上,因为李奎离职,同事被迫换到赫英东医生后,就真的踏实下来了。

每一次产检,赫英东都会详详细细查看她的一些指标,询问她的日常细节,耐心回答她提出的各种问题,风趣地讲讲笑话,每次就诊时间都有十多分钟。

那是多么宝贵的十多分钟啊,也是多么让人感到安心和放松的十多分钟。

更关键的是,在38周她去做例行体检的时候,赫英东发现了她一个指标微弱的不正常,果断要求她住院观察,最终确认这个指标不正常可能会危及宝宝生命,当天即进行了催产。

最终母子平安,皆大欢喜,而分娩的痛苦,在赫医生的精心护理下,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她难以想象,就这样一个堪称是拯救了她和宝宝生命的大英雄,一个她所在的数百人孕妇群里零差评的好大夫,居然会在监控下,被患者打到住院。

9月22日,当日值班的赫英东在诊室外走廊处被产妇孙某的丈夫拦住,询问是否能剖腹产。因指征不符,赫医生进行了解释。随后产妇的丈夫突然情绪激动,挥拳打向了赫医生。

紧接着,产妇孙某和她的女儿赶了过来,一起加入了殴打赫医生的行列,因考虑孕妇人身安全,赫医生始终保持克制,未予还手,后被现场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家属拉开。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参与打人的产妇女儿居然还是北京某师范大学的在校生。

这哪里还有一点大学生应有的品德?你们家就是这样一个家教吗?

也怪不得有网友评论:这样的父母还是不要再生小孩了,生一个坏一个,生一窝坏一窝。

无辜被打的结果是,赫英东受伤严重,颜面部多发骨折(眼框骨折,下颌骨骨裂),已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目前仍在北大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

这里面,第一件细思恐极的事就是此事都已经发生过去了近一个月,行凶者却迟迟得不到处理。

从9月22日被殴打,到上周六监控视频在网上热传,这么长的时间里,医院不发声、警方不通报,所有人都跟墨守一个约定似的,想把这件事捂住。

救人的人得不到尊重,打人的人得不到惩罚。

我就想问了,捂住这件事,到底是在维护打人者的利益还是被打的赫医生的利益,还是根子里只是想维护医院的利益?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医院觉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符合医院利益的话,就不担心错误的导向下,会有更多的患者敢于向医生挥拳相向,最后吃恶果的还是医院?

值得欣慰的是,在视频传到网上,纸包不住火之后,医院终于发了声明,中国医师协会、公安部也纷纷发文对伤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西城区公安分局迅速行动,对动手打人的产妇丈夫依法刑事拘留。

这也让我分外感到,网络舆论已经真正成为了一股力量,只要保持理性客观/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后保持关注,网友们的力量也可以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遇不平事,我辈当发声啊!

3

另一件细思恐的事是:这件事如果任由其发展,最后会由谁来买单?

打人者肯定不会买单,因为他们免除了惩罚;医院也不会买单,既然事情都已经被压下去了,医院的“利益“也就维护住了……

假设没有人上传视频,这件事从头到尾被捂得严严实实,知晓事情真相的医生护士们也被统一思想,大家都装作不知道/没看见,这件事难道就真的会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过去了吗?

我相信不会,恶事必然会结恶果,而这恶果就看最后由谁来咽下。

医院这种不为受伤者鸣冤,反而文过饰非掩耳盗铃的做法,寒的必然是广大医务者的心。

还记得那个已经离职的李奎医生吗?

离职前的他是北大妇幼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骨干,深受好评的网红。

然后辞职了。

马云说过,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无外乎两点: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李奎离职后去的是一家私立医院,根据猜测收入肯定涨了很多。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公立医院而言,凡是有点名气/有点能力的医生,钱相对于私立医院都一定是给不到位的。

只不过,面对私立医院的高薪诱惑,毕竟还有很多医生选择留下来,对他们而言,钱并不是第一位的。

但这次北大医院的处理方式,却真的让太多不为了钱而留在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心寒了。

那些兔死狐悲的医生们会不会开始默默琢磨自己的出路,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对于因为受伤已经不能再从事临床工作的赫英东而言,他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如果真的出现大面积的公立医院离职潮,最终买单的肯定是等待就医的普通老百姓们。

道理很简单,相对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收费便宜了很多,更少了很多需要自费的检查项目。

私立医院给得起高薪挖墙脚的前提是,他们自身的收入也远超公立医院。

当年,得知李奎跳槽去了某私立医院后,身为李奎铁粉的同事恨不能直接跟着去私立医院生孩子,结果一打听费用,默默地选择留下来。

并最终找到了赫英东。

而现在连赫英东这样的医生都已经无法从事临床,如果再有更多优秀的医生黯然离开公立医院,选择待遇更好、更重视他们的私立医院。

这是逼着老百姓们都往私立医院跑吗?

如果这就是这起事件最后的代价,那这代价未免也太高了!

4

对大量吃瓜群众而言,大概只有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当了医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在中国当一个医生有TM多么的不容易。

2年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主任因为医闹,被砍逝世,现场满地鲜血。

我一位同学在转发陈主任逝世新闻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

他是个医生,巧的是,他也是一名牙医。

我不知道他发这条朋友圈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感同身受,是不是也会悲从中来,是不是也会感到一阵阵的寒意浸透全身。

因为,他当时才刚毕业,一个多月前才刚到国内一家著名的口腔医院提前上班。

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一所国内知名的高校里读了接近11年的医学专业了。

他的高考分数是我们那儿的前几名,和他同样高分的,许多去学了水电、IT或者金融,早已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普通如我,早早毕业就出来工作,现在也已衣食无忧,成家立业;而他,已快步入而立之年,艰辛的工作和生活才刚刚开始。

选择医学这个专业,注定了,从一开始就要比一般人付出的要多得多。

他的家境并不优越。

父母一把年纪了还要在外做小生意,自己每个月仅有的一点补助勉强能维持读博期间的生活。

那年秋天,我曾去了他求学的城市出差,在校外的烧烤摊上我们聊到很晚。

我知道他过得有多焦虑。

他曾是我们那个小地方里最优秀的学生;

是在名校里踏踏实实学了十余年,啃了无数本大部头,专业全优的口腔医学博士;

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正满怀激情想要干一番事业的 “实习医师”;

我毫不怀疑,他将来会是一名最称职、最优秀的牙医。

他本应该过着受人尊重的、体面的生活,就像欧美日韩的电视里曾演的那样。

但那时,他却狼狈地想要转行,这TM绝对是这个社会里最大的滑稽。

本科、硕士、博士,这么多年终于熬了出来,满怀欣喜地签下了人生第一份三方,满怀期待地去上了一个月的班。

然后才发现,他们现在不仅不是“白衣天使”,反而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白眼狼”;

他们的前辈被砍了三十多刀,去世后还要被人追加一条“活该被砍,死不足惜”的挽联。

那感觉,估计就像是《三体》里,面壁人雷迪亚兹以拯救苍生的心态回到祖国,饱含热泪地张开双臂,发现等着他的不是掌声和拥抱,而是呼啸而至的石块和愤恨的诅咒。

深入骨髓地心寒啊。

一如被打之后还要被扣上“互殴“帽子,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仍然等不来打人者受罚的北大妇幼医生,赫英东。

5

这些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去推进医改,去解决医院、医疗设备、药品、医保费用等的问题。

但无可否认的是,看病难依然是横亘在老百姓通往幸福路上的一道关卡。

一方面是公立医院的名医们一号难求,另一方面是私立医院的费用高不可攀。

往左走,往右走都是同样的难。

在这种难中,我们往往把视线都聚焦在病患身上,却忽略了,医生也是同样的难。

有统计显示,60万医学生,仅10万人选择从医,其他纷纷改行。

这可怕的自我放弃比例,难道不该值得我们深思吗?

因为医生少,特别是骨干医生培养不易,而病患数量不断增加,绝大多数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们都在超负荷工作,医生累倒在手术台,刚抢救完别人又被人抢救的新闻时有发生。

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会累会伤心。

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依然对恶意伤医事件视若无睹,遮遮掩掩,不仅会助长不正之风,更是对自身利益的伤害。

如果有一天,医生自己都成为了“高危职业“,又如何去指望他们抢救处在危险中的患者呢?

赫英东已经谅解了打人的大学生,这是他的胸怀与气度,更是医者仁心的体现。

我相信,像他这样的人,待身体恢复后,也一定不会放弃他的患者,他所从事的事业。

即使做不了临床,可以做研究。

就算研究也做不了,在开导那些恐惧生孩子的孕妇上,他依然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我想起了我那位学口腔的同学,在陈主任逝世第二天的晚上,又发了一条朋友圈:

也正是这条状态,促使我在深夜里仍然要写下这篇文章。

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在冷静下来以后,作为医生,他们内心里独有的那份坚持。

就像是好久之前,我另一个当医生的朋友,对我曾说过的一句话:

病患虐我千百遍,我待病患及其家属依然如初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那句我不吐不快的话: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待病患如初恋者,不要让他们心寒。

祝赫英东医生,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工作岗位;愿打人者能真心忏悔。

—— END ——

栩先生说:我是栩先生,文章来自我的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

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我的更多全网热文,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希望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