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活在条件比较差的农村,有吃有穿有学上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农村小朋友条件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比的。我女儿小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而且我对穿衣穿鞋的信念是“舒服和得体",因此我为她选衣服和鞋子也遵循了这个标准,并不看重牌子。我一直觉得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家长满足一下他们,孩子反而更容易走回正道。
其实孩子中的攀比也有积极正向的比较,比如看到同学读书多自己也多读书;看到同学的学习方法好,便学习人家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比着为集体做贡献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家长想要的。那我们家长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把理想和追求当作头等大事,而不那么看重外在的物质追求?
第一,家长不要把自己变成功利和爱慕虚荣的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如果家长爱慕虚荣,每天都是钱钱钱,跟别人比物质比享受,孩子一定是会受到影响的。所以,家长的平常心和平等心是培养孩子心态阳光、有理想有追求的最好手段。我认识一位事业发展得非常好、资产也很丰厚的朋友,她非常谦卑平和,自己很少穿名牌,她给孩子的书包衣服也是极普通的。她经常让孩子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家里的摆设也并不奢华。因此,班里很多小朋友都和她的孩子玩得很好,却并不知道她家那么有钱。她的孩子也就没有比较心,对所有的同学都一视同仁。收入一般的家长,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做好自己最重要,没必要天天眼别人家比钱多少。当孩子看到家长虽然收入一般,却幸福快乐地享受人生,他可能就不太会跟別人比物质上的享受。其实人的价值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有钱并不代表高人一等,没钱也不代表就低人一等。这是我们家长从小就应该传递给孩子的信念。
第二,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贫穷的富二代,说的就是有些家庭条件并不好,却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一味满足孩子,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结果很多被这样溺爱的孩子不仅没有养成勤奋、努力的品格,相反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別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什么却不好好努力,有的孩子最后变成了饭来张口、不思进取的啃老一族。无论家境如何,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要多给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没有白来的东西。比如想要买什么东西要让他自己知道价格,比如把一年的零花钱给到孩子,让他买东西花自己的零花钱,提前花完了不再给他更多的钱,比如让孩子知道家里父母的收入都是辛苦工作赚来的,花费多了就会入不敷出等等。就是让孩子学习消费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匹配,而不是随便想花就花,让他明白别人的钱是别人的跟他没有关系,减少孩子在物质上攀比的意识。
第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认可和肯定孩子的内在品质,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跟外在的物质条件没有关系。比如大人可以欣赏孩子有勇气、有智慧、懂得爱、肯努力等等,也引导孩子多为家人、集体、社会做贡献,让孩子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如我的女儿小时候很有爱心,经常买东西喂院里的流浪猫,我们都很支持她。当她表示长大要建一座养老院时,我们就安排她去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当孩子联结到生命的价值感和使命感的时候,她就更加热爱生命本身的富足,而不会太在意外在条件了,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让孩子接纳自己的独特。比如爸爸就可以跟女儿说:闺女,爸爸好骄傲有你这么好的女儿啊!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从而建立高的自我价值感。当一个孩子自我价值感高的时候,他就不会从外在寻求支持了。有的家长张口闭口別人家孩子怎么样,而且总把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较,孩子就容易出现攀比心理。那些不接受自己的容貌而去整容的女孩子就是有很深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第四,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病态的心理,可以通过游戏来纠正。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因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好车,就不让爸爸去接自己这种病态的想法,那就要进行心理干预了。家长可以在家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爸爸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情景游戏,让自己变成孩子的同学,嫌弃孩子没有ipad不想和他一起玩了,看看孩子的心理变化,当他感到伤心的时候,告诉他即使没有ipad自己还是会把他当好朋友的,因为自己看重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有没有ipad。然后再告诉孩子,爸爸没有好车是因为爸爸没有那么多钱,但是爸爸并不比別人差,而且爸爸过得很快乐。也告诉孩子,爸管虽然没好车,但爸爸也为这个世界做奉献,并且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当孩子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和物质条件的区别的时候,他就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