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 nai ,我前天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新闻下面有位网友心疼的评论:“玻璃我帮你赔,孩子你回来!”
这张满是错别字的纸条足以说明这个孩子的稚嫩,没有人能想象他拿起笔写下这封“遗书”时,是怎样的心情。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孩子的心中,撞碎一块玻璃要受到的“惩罚”,竟然战胜了从17楼一跃而下的勇气。是不是犯错误接受惩罚,这样的事他已经经历过了,并且“怕了”!
看到这个案例,我心中感到震惊、恐惧,不由得去想,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宁可选择轻生,也不敢回家讲明?什么样的父母?让孩子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敢回家诉说?什么样的家风熏陶,让孩子宁去选择跳楼,也不敢回家描述?
孩子是我们心头肉,孩子是我们手里宝,作为父母为什么这样对待你的孩子?他(她)是你的仇敌吗?孩子是我们的依靠,孩子是我们的保障,作为父母为什么这样对待你的孩子?他(她)是你的冤家吗?
家庭的氛围,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我们的生活,却是磕磕碰碰、争争吵吵,这渐渐使孩子有了自卑的情怀;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为人处世,而我们的生活,却是骂骂咧咧、打打闹闹,这慢慢使孩子有了自爆的脾气。
每当孩子考试出了错,我们是拉过来就打,而不是坐下来与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原因。可是看到别人家责骂孩子时,都会上前劝解,这不就是做错了吗?到了自身,我们没有了包容心态、没有了耐心说教、没有了好的脾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对待别人的孩子有爱心,跟着自己的孩子无爱意。古人云:“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自己的孩子,要严格管教,害怕自己狠不下心来,宠坏了、惯坏了孩子,长大了管不住。
可是我们也要有个度,更要有适当的方法。而不是严格要求控制,毕竟孩子还小,需要父母的关爱关心,而不是张口就骂、抬手打人、提脚就踹,致使孩子见到父母,如同老鼠见猫躲着走。
孩子不是我们的出气筒,不要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不是我们的受气包,不要因为自我心情烦闷,就把气打在孩子身上。
曾老师在《美满的亲子关系》一书中告诉我们:
有爱就应该有限,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表现在完全接受子女的成长情况。但是父母对于子女的限,则设定在子女的品德行为方面。父母必须提高警觉,在品德方面,应该要求子女不要逾越规矩,不要破坏秩序,更不可以横行霸道、惹是生非。
但也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些父母坚决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厉要求,并且毫不手软。孩子痛得哇哇大叫,父母还连声吼叫“都是为你好”。这种方式,出发点可能很好,但不懂得儿童心理,所用的方法也不妥当,可以说效果并不明显。
父母可以启发、辅助、教导子女,却不应该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从前那种严格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严格要求子女服从长辈的教育理念都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
父母只需要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方式、有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启发,至于子女将来怎样发展、可能有哪些成就,那是子孙自己的福分,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
作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使孩子自动效仿,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