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想必妈妈们都看到一则关于高烧自愈的新闻,说的是一位妈妈坚持不给1岁的孩子看病,认为发烧自愈就好,乃至升到39.5℃,最后家人偷偷给孩子吃药,不久孩子体温就恢复正常。
不过仔细推敲之后,这篇新闻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是医生对宝宝发烧的处理方式。
“孩子被送往医院后,血检证实是病毒感染导致的高烧,医生开了小儿柴桂退烧颗粒。”
事后许多人对此表示质疑,微博@小儿外科裴医生撰文中更是直接写道:“开了个没用的柴桂退烧颗粒”。对于一位39.5℃的1岁女宝宝来说,首选的退烧药物是它吗?
给宝宝退烧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首选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共同推荐的儿科首选药物,光看名字很拗口,事实上许多著名的退烧药都以其作为单一有效成分。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比较适合三个月以上宝宝,布洛芬则适合六个月以上的宝宝。而新闻中的医生却给1岁的宝宝开了小儿柴桂,虽然新闻没有写明清楚,但唯一的解释或许在于这两种药的禁忌。
对乙酰氨基酚:对于有肝脏疾病的宝宝来说,使用之前需要咨询医生。
布洛芬:对患有肾脏疾病、哮喘、溃疡、脱水、呕吐、水痘的宝宝,应先咨询医生再使用。
Tips 中药比西药安全吗?
在许多人印象中,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更加安全。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对于中药的尺度标准相对松于西药。例如即将实施在即的《中医药法》规定,“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而且许多中药的不良反应、禁忌尚不明确,宝宝生病时,家长自行为其服用会对宝宝健康产生威胁。
宝宝高烧 就医的时机选择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生病可以自愈,一直拖着不去医院。有的家长一看宝宝有点发热就直接奔往医院,还有的人把38.5℃当成宝宝吃药的分界线。其实宝宝发烧的处理要酌情而定。
1.看年龄
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如果出现腋下温度37℃以上、直肠温度38℃以上的,最好立即送往医院,因为这个年龄段尤其是新生儿发烧往往由于严重感染,例如肺炎、脑膜炎。而3-6个月的宝宝,直肠温度超过38.3℃;6个月以上直肠温度超过39.4℃的都最好立即就医。
2.看宝宝状态
宝宝的体温并不是是否就医、吃药的唯一标准。由于我们每个人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宝宝轻微感冒温度就很高,而有的宝宝即使身上有严重感染也未必有很高的体温,也因此被许多家长忽视。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多数宝宝会有感冒症状,而被误以为是普通感冒。而事实上该病会伴随着宝宝心慌、胸痛、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因此宝宝如果比平时没有活力、无精打采以及其他反复的呕吐、腹泻、疼痛咳嗽,最好立即联系医生。
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退烧
排除掉上面所说的必须要就医的情形后,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腋下温度在38.5℃以下时,可以先尝试物理降温。例如洗温水澡,以帮助全身散热。水温以35℃~37℃为宜。并确保浴室和其他房间温度不要相差过多。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37℃左右的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部位。当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为宝宝服用退烧药。
使用退烧药时需要注意,一定先核对清楚药品上的成分,避免同时服用两种含有相同有效成分的药品。国内一些知名感冒中成药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将它和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因过量服用而导致肝损伤。
这两种物理退烧方式靠谱吗
1.冰枕
躺冰枕属于物理性的退烧方法,但并非能有效使体温下降,只是让头部表面温度下降,但体内温度还是升高。使用冰枕可让头部较舒缓,但不建议直接使用,可垫上毛巾包覆冰枕,避免因太冰而使血管收缩,导致头痛。
2.酒精
不建议以酒精擦拭身体退烧,因为酒精挥发时会使人体感到寒凉,易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可能会感到更不舒服。
(参考资料:《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冀连梅《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