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鹅口疮?只因宝宝不是孤岛

作者:医来er趣 07-20阅读:4785次

作者:肖生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医来er趣科普作者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有一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人身体表面及腔隙,共生着很多种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菌群。有些菌群短暂停留,充当过客,而有些长期存在,成了永久的土著;

这些菌群有好有坏,好的就成益生菌群,坏的可能会致病,不过只是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揭竿而起”,我们把他们称为“条件致病菌”,平时,因为跟人体长久共生,已经相互适应。

在众多条件致病菌中,有一种菌群叫白色念珠菌(也称白色假丝酵母菌),平时寄居在:口腔、肛周、尿道、生殖道这些潮湿的位置,一旦人抵抗力下降,或者菌群生长失控,就会造成相应危害,这多见于小婴儿、老年,长期化疗或者使用抗生素患者!而小婴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致病最典型的例子。

我至今记得初次见鹅口疮的情景,有个白血病化疗后的孩子持续高热,不愿进食,当我们打开他的口腔,看见整个口腔白茫茫一片,压舌板下压时,软软的,有弹性,就像踩着雪地上的感染,我突然明白“雪口(鹅口疮)”的由来!

那为什么会出现“鹅口疮”这种情况呢?

一、鹅口疮的病因

这里面有母亲的因素,也有孩子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原因!

①母亲:孩子出生经过母亲产道,尤其那些有“霉菌性阴道炎”病史的家长,就开始接触白色念珠菌;并且现在有很多传统“坐月子”的习惯,很难保证乳母的个人卫生,当乳母乳头不洁或手指不洁时,很容易将病菌传给孩子;人工喂养时,所用的奶嘴对宝宝的口腔黏膜是一种刺激,易导致机械性的表皮创伤,这进一步为白色念珠菌寄居创造了条件。

②婴幼儿:随着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婴幼儿开始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霉菌带入口腔,造成外源性的白色念珠菌增加,引起感染。特别是6个月以后,婴儿在长牙期间,牙龈会轻度肿胀不适,加重了这种可能。

③其他因素: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激素治疗,或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如:化疗药物等各种因素,造成人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霉菌疯狂生长,压制住正常菌群生长后,便易致病。

二、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腔出现白色絮状物,不易清理,刚开始可能只是表现为白点,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白点会逐渐进展为白膜状絮状物,甚至弥漫整个口腔!对于孩子而言,还增加痛感,不愿进食,啼哭,因此,当孩子不愿进食时,需要检查口腔,警惕鹅口疮。当白色絮状物蔓延到咽部,甚至食道、呼吸道时,表现为吞咽、呼吸困难,如果侵袭入血,出现败血症,会导致全身症状,如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需要鉴别的疾病

正是因为其白色的外表,需要跟奶瓣和马牙相鉴别。

在宝宝吃奶后,如果没有及时清洁,会形成奶瓣,症状与鹅口疮有一些相似,区别它们的办法就是:用湿棉签轻轻擦拭,白色块状物消除,则是奶瓣;假如擦除困难或留有红色创口,甚至渗血,则是鹅口疮。马牙多出现在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后数月逐渐脱落,无需处理。

四、鹅口疮的诊断

鹅口疮的诊断非常简单,当看到口腔有不易擦去的白色絮状物,即可临床诊断,很少需要通过其他检查来确诊,有些医生可能会取标本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病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口角炎、舌炎患者,或者舌头光滑,红斑,伴有痛感的患者,也需警惕白色念珠菌的感染,跟鹅口疮病原具有同源性,因此这些患者可能后期也会出现鹅口疮现在症状,尤其是那些舔口角,或者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五、鹅口疮的科学治疗

鹅口疮治疗主要包括一般处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一般处理:主要是指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消毒。母乳喂养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保持孩子手及玩具的卫生;如有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

局部治疗: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如<30天,可用400000-600000U制霉素制成混悬液,用纱布或棉签一日4次局部涂抹,持续1-2周;如果是>30日患儿,量可加倍。如2周内未痊愈,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持续再暴露。有资料指出用龙胆紫涂抹,但可对小朋友造成刺激,甚至产生溃疡,不建议使用。

全身治疗:如果经过一般处理及局部治疗无效后,需口服氟康唑治疗;如果合并全身症状,需静脉用药,不建议常规使用益生菌。同时对口服氟康唑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再次检查和评估,我们曾经碰过一个6个月的小朋友反复出现鹅口疮,治疗无效,最后查出来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声明:原创作品,首发医来er趣公众号(ID:yilaierqu2016),关注我们,与医生交流女性健康、备孕和科学育儿,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

医来er趣,长期邀请三甲医院妇产科、儿科、疫苗、皮肤科、营养科和心理方面的医生为您做免费的科普课堂和在线答疑。旨在让女人更健康,怀孕更容易,育儿更加科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