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尿床,相信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过这个经历,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是否感觉既羞愤又害怕,一方面担心小朋友们的嘲笑,另一方面又害怕被爸爸妈妈责备,这样的经历相信给很多人带来了一段不想被提及的童年。时间飞逝,已升级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孩子尿床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宝宝尿床的问题。
宝宝超过几岁尿床不正常?
首先,你需要明白,宝宝从包尿布到可以自主排尿排便,是一个正常发展的历程,在3岁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在这期间的尿床属于正常现象。3岁后,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渐渐的可以控制排尿了,但不同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在这个阶段,有些宝宝因为膀胱控制力还不够成熟,还是会尿床。
但对于年龄大于5岁的儿童,不论是有意还是因为无法自控,连续3个月以上至少每周出现2次遗尿情况,且并不是药物或者身体问题造成的,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遗尿症。遗尿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约为2:1,且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因此,家长真正应该紧张的不是太小的孩子尿床问题,而是应该关心为什么较大的孩子在不该尿的年纪仍在尿。
遗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遗尿是一个多因素的病症,当较大的孩子出现尿床问题,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睡眠过深:
大多数宝宝尿床均发生在深度睡眠情况下,可能是由于睡前玩耍过累、学习紧张、睡觉太晚等,以致睡眠过深,当膀胱充盈时,不能从睡眠中立即醒来而出现遗尿。
2、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尿床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如果父母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遗尿的发病率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则子女的发病率为44%;如果父母均无遗尿史,则子女的发病率为15%。
3、心理因素:
如果孩子心理压力过重、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家庭不合、父母离异、惨遭虐待、怕羞、胆小、孤独、受惊吓等均可导致遗尿。尤其对于白天也遗尿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境:孩子是不是因为沉迷于游戏或者动画片,而不愿意中断去厕所;是否担心环境脏或怕被他人欺负;是不是羞于开口告诉老师自己想上厕所的需求等。
4、环境因素:
如睡眠环境或气候变化等,冬季由于身体排汗减少,尿量增多,加之天气较冷,宝宝不愿起床排尿,因此容易出现尿床情况。
5、膀胱功能发育延迟:
膀胱是尿液储存的器官,但有些孩子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安全自主控制排尿,通常这些孩子的膀胱容量较小、敏感性较高,当膀胱充盈时,不能及时提供预警信息,使宝宝未醒先尿。
6、疾病因素:
当孩子出现长期且频繁的尿床情况,家长也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和疾病有关。通常引起遗尿的疾病有:
泌尿系统方面:畸形(尿道狭窄、尿道口狭窄、尿道下裂、尿道瓣膜、膀胱颈梗阻及包皮过长、包茎等)、炎症(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龟头炎)、结石、肾功能损伤等。
神经系统方面:如脊膜膨出、脊柱裂、大脑发育不全、癫痫、脑病、腰骶椎隐裂等。
其他:如寄生虫病、糖尿病、尿崩症等,均可能导致宝宝遗尿症。
如何应对宝宝尿床问题?
家长往往觉得孩子尿床不是什么大问题,等长大后慢慢会好的,因此就一拖再拖,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长期遗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虽说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孩子,症状会持续到成年,而这些孩子通常体质较弱,容易感冒,也易患皮肤病。同时,遗尿症给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常常有自卑感、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睡集体宿舍,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胆小、孤僻、和过于敏感等性格。
因此,家长一定要积极应对宝宝尿床问题!
1、避免责备和打骂:看着一次又一次被宝宝“画地图”的床单,即使是脾气再好的父母也难免会责备上两句。但我想说的是,宝宝尿床并非自己所愿,你的责备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反而使得遗尿经久不愈。不妨试着安慰、鼓励孩子,消除其紧张情绪,在没有尿床时可以予以表扬或奖励。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活动,晚饭要少吃流质的食物,避免进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睡前不要喝水,并且临睡前要提醒孩子排尿。
3、加强个人卫生:当孩子尿床后,应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保证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
4、如厕训练:当孩子2岁左右时,家长就可以开始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了,在刚开始训练时要有耐心,不要急于给孩子脱掉纸尿裤,晚上可以继续穿着,如果连着几天都发现纸尿裤里的小便不多或是几乎没有,就可以试着在晚上拿掉纸尿裤。
5、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果宝宝长期频繁尿床,家长首先要带着孩子去医院的小儿泌尿外科做个检查,找出病因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很多家长为了晚上方便照顾孩子,习惯与孩子睡在一张床上,殊不知,这样是为他埋下了很大的健康隐患!关注医知袋鼠微信公众号(jjkkczj),发送关键字——“分床”,看看什么时候开始分床睡比较好?如果宝宝不愿意分床睡,又该怎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