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母乳一般可以满足婴儿出生后4~6个月的营养需求,但为确保婴儿发育的需要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应在出生一个月后,在哺乳的同时,补充安全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维生素既不像蛋白质一样,可以构成身体和生命活性物质;也不像脂肪和糖一样,可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一旦缺了它们,身体构成和能量供给都会出现异常,甚至中断。
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通常用毫克、甚至微克这样小的单位来计算其数量。但人体内却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此必须经常由食物或维生素制剂作外源性补充。
食物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但天然食物中维生素含量并不高,并且很容易在储存或烹调过程中损失。长期摄入维生素不足或因其他原因无法满足生理需要时,可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严重维生素不足的状态持续发展下去,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中,维生素D能促进膳食中钙的吸收,对骨、齿的形成极为重要,缺少它就会患骨质疏松症或骨软化病。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妊娠中末期为每日10微克,但维生素D也不宜摄入过多,过多摄入会导致婴儿高钙血症。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中含较多维生素D。
母乳一般可以满足婴儿出生后4~6个月的营养需求,但为确保婴儿发育的需要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应在出生一个月后,在哺乳的同时,补充安全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酵母菌或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生成维生素D2,人体皮肤中含有的 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可生成维生素D3,因此多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是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即使膳食中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也不容易缺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大大降低,早期表现为在腰背部、下肢不定期的疼痛,严重时骨皮质变薄、骨痛、容易发生骨折等现象。对于老年人来说,单纯靠晒太阳并不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 D,尤其是在冬季,需要注意饮食的补充,多选择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以及强化了维生素A、D的鱼肝油、奶制品或钙制剂等,同时注意摄取充足的钙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治疗。
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仍要注意防止维生素D过多导致的中毒。由于缺乏营养知识或误听厂家的广告宣传,不遵医嘱过量服用甚至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可能引起中毒,主要表现在低热、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等,严重者可能导致肝、肾、心血管组织的钙化,带来严重的后果。1 国际单位(IU)维生素D3相当于0.025微克的纯维生素D3。
一般认为长期摄入超过 2000IU/日的维生素D就可能发生中毒。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于康教授
“吃好每天三顿饭”是著名临床营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主持的权威健康科普平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