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干货!育儿最常见十大“不靠谱”!如何才能举一反三不再中招?

作者:口袋育儿 08-31阅读:667次

现在当爹妈真是太不容易了,养个娃,在你耳边儿出主意的人太多了。关键这些育儿经验,不靠谱的太多!当父母的,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分辨,但还是经常踩坑。

咋办?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彻底搞搞清楚:

1.常见的育儿谣言长什么样?

2.这些谣言为啥会以讹传讹这么久?

3.真正靠谱的育儿知识来源有哪些?

4.我们怎么举一反三,针对自己个性化的育儿问题进行分辨?

我们今天请《这样育儿不靠谱》的主编——“口袋育儿”微信公众号的负责人麦田跟您聊聊。

麦田简介

麦田,曾任百度社会化网络事业部总经理,现为科学、专业育儿微信公众号“口袋育儿”创始人兼CEO。5年来,“口袋育儿”以一对一的方式回答了妈妈们提出的超过16万个问题。

1 |破解十大“不靠谱”的老理儿

《这样育儿不靠谱》这本书,从5年来妈妈们向口袋育儿提出的16万个真实问题中,精选了100个常见问题进行回答,我们从中请口袋育儿团队又进一步精选,给大家举出10个最高频的育儿谣言,并且进行破解。

谣言一:孩子黄疸,多晒晒太阳就好了

正解:蓝光更安全有效

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大部分可以自己消退,少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如果胆红素水平达到了需要干预的水平,要及时治疗。《2014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其光源可以选择蓝光、绿光或白光。该指南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参考了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现在不推荐通过晒太阳退黄疸,一方面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新生儿皮肤问题。

谣言二:孩子便秘应该多喝点水

正解:母乳喂养的宝宝满6个月前,都只喂奶,不需要喂水

母乳喂养的宝宝满6个月前,都只喂奶,不需要喂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以及中国卫生部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共同建议。配方奶喂养本质是模拟母乳喂养,也是不需要喂水的。6~12个月阶段,美国儿科学会在一份行动指南中有过说法是不需要喂水,结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发布的关于婴幼儿饮水研究报告《过量饮水提高婴儿癫痫风险》,这阶段的宝宝不需要特意安排喝水,如果喝水,每天的量不超过60毫升。

特别是老人,常认为孩子上火,最主要的一招就是给孩子喂水,但过度喂水,会引发孩子不喝奶,因为孩子喝不下了;还有宝宝便秘,就给孩子喂水,但6个月之前的孩子最主要的便秘问题是没吃够,喂水会造成孩子更吃不饱。

谣言三:乳牙不用刷,含氟牙膏会中毒

正解:宝宝萌出第一颗乳牙,就要开始每天刷牙两次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萌出第一颗乳牙,就要开始每天刷牙两次,3岁前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3岁后,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牙科学会和美国儿童牙科学会推荐使用豌豆粒大小的含氟牙膏。通常在7岁前都应由家长给孩子刷牙。适合宝宝年龄的含氟牙膏,按照推荐的量使用是不会中毒的,即使有的小宝宝会将牙膏吞下。

谣言四:多做做检查挺好的

正解: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早在2013年10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已经对儿童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发出了通知:“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所以,宝宝常规身体检查不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但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可以考虑做“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参考。

谣言五:用安抚奶嘴孩子会“地包天”

正解:在1岁前使用,不影响牙齿和口腔发育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安抚奶嘴利大于弊,它能让宝宝更舒服,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并建议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1个月后才开始使用,以避免“乳头混淆”影响吃奶;在1岁前使用,不影响牙齿和口腔发育;会使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有小幅提高,但一般在宝宝6个月后,所以建议安抚奶嘴只使用到1岁;戒掉安抚奶嘴相对于戒掉吮吸手指更容易。美国牙科学会与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是一致的,尤其强调了使用的安抚奶嘴上不要涂抹糖或其他甜味剂。

谣言六:哺乳期要喝猪蹄汤下奶

正解:不需要喝汤,而是要多喝水

妈妈乳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80%。除了水以外,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所以哺乳期妈妈一方面要保证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要吃有营养的食物。很多妈妈认为猪蹄汤等白色的汤更有营养,其实汤里大部分是油脂,蛋白质的量很少,这样的汤喝多了,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长体重。所以饮食上要营养均衡,不需要喝汤,而是要多喝水。根据梅奥诊所的数据,除了固态食物所带水分以外,哺乳期女性每天液态摄入水分应达到3100毫升。

谣言七:用定型枕,宝宝的头才不会睡扁

正解:1岁之前的宝宝用不着枕头,仰面睡,趴着玩才能避免头睡扁

睡头型这个事在中国家庭里非常普遍,很多妈妈在宝宝出生不久就开始用“定型枕”来睡头型,其实没有任何权威科学机构建议使用“定型枕”,如果用了设计不良的定型枕,反而可能造成宝宝颈椎发育问题。而且给小宝宝用枕头,可能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或窒息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认为1岁之前的宝宝是不用枕头的。

怕宝宝头睡扁?记住一个原则,仰面睡,趴着玩。醒的时候别躺着,趴着玩,宝宝会锻炼自己的颈部力量,也避免头睡扁。

谣言八:宝宝便秘多喝点果汁

正解:先尝试增加奶量

婴儿便秘,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宝宝,可以先尝试增加奶量、抚触按摩;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要观察是否与辅食有关,适当调整饮食。如果还是不能改善,可以考虑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的方法:当宝宝满月但不到3个月的时候,每天30毫升苹果汁或梨汁;3个月以上,每天给90毫升苹果汁或梨汁。注意,在正常情况下不要给小宝宝喂果汁,但如果宝宝便秘,美国儿科学会是建议用果汁的。梅奥诊所也有建议,除非是用于缓解便秘,否则不应给12个月以下的宝宝喝果汁。

谣言九:宝宝得多补钙

正解:维生素D和钙是两回事

我们常常弄混了两个事,补维生素D和补钙。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实际上应该补充的是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强调补钙完全是本末倒置啊。建议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中国营养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对0~12个月宝宝每天的推荐摄入量是相同的:400IU。而对于1~13岁阶段,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量依然是400IU,而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推荐量是600IU。综合其他权威机构的建议,推荐参考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推荐量,最低限度也要遵循中国营养学会的方案。

人在阳光照射下能够自然合成维生素D,但我们常说的“晒太阳补钙”,国外的医疗指南上已经不推荐了,因为容易造成宝宝的皮肤问题。

谣言十:宝宝发烧会把脑子烧坏

正解:热性惊厥不是脑子烧坏

我们说的孩子发烧“抽抽”,是宝宝发烧的时候可能出现的“热性惊厥”,时间通常在发热开始后的几个小时,孩子可能看起来有些奇怪,之后有身体僵硬、抽搐、眼睛翻动的表现,过程一般持续不到1分钟,有的可能长达15分钟,但这种情况很少见。看起来很吓人,但对孩子是无害的。是否就诊,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如果孩子有热性惊厥,立即致电给孩子的医生,他会为孩子做检查,确定和治疗发烧的原因,这比处理热性惊厥更重要”。梅奥诊所给的建议是:“孩子第一次惊厥后尽快看医生,即使时间只持续了几秒钟”。美国儿科学会侧重的是要找到发热原因;梅奥诊所侧重的是第一次惊厥要排除癫痫的可能。所以这两个权威机构的观点并不矛盾,在惊厥发生后,要及时就诊,以确认宝宝是热性惊厥,排除其他疾病。

2 |这些谣言为啥会以讹传讹这么久

看了上边的十大谣言,有没有颠!覆!感!那既然这些育儿经验这么不靠谱,为啥这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为啥如此持续以讹传讹?

麦田给我们先分析了谣言经常出没的场景:

1.疾病护理:各种病……

2.日常发育:各种生活琐碎……

3.能力相关:从头到脚……

4.购物消费:各种买买买……

抓狂啊……

事儿太多太杂了!并且,一牵扯到宝宝父母就发怵,多年的人生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尤其孩子生病,家长能不急吗,哪有那么多精力去进行科学考证?

所以就容易听信这样的经验之谈——

“XX家孩子就是这样好了的啊!!!”

能信吗?能信吗?能信吗?

这里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某个做法和XX家孩子就这么好了,只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所以并不是标准答案。比如孩子发烧第三天了,带去搞了个按摩,好了,你说是按摩按好的?还是孩子本来就该好了呢?

面对这样的经验之谈,我们要时刻在心中念叨——这是个案,不是大样本,这不科学。

3 |到底什么来源才靠谱

看到这已经感到些许崩溃?别急,咱们还是有办法的。

麦田给大家提供了一些靠谱的渠道和方式,这些渠道都有官网,我们来看看:

美国儿科学会(AAP)

世界卫生组织(WHO)

美国药监局(FDA)

美国疾控中心(CDC)

梅奥诊所(Mayo)

中国营养学会

等等

原则就是:

1.具有权威性。

2.结论是经过大样本得出的,不要迷信某个专家的个人观点。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源可以用金字塔分析,金字塔上层的可信度就比下层要高,某专家说的话,其实是在金字塔下层。那什么是上层证据?比如各种指南,美国儿科协会关于摄取维生素D的指南,关于母乳喂养的指南,记住是经过大样本综述的证据。

图1:循证医学的“证据金字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很多国外的文章查找、阅读都挺困难的,有什么更方便的资料吗?

麦田表示依然有招儿:

1.阅读权威引进版书籍,比如《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这本书非常厚,但有耐心看完的话,非常有用。

2.阅读针对中国家庭的有科学依据的育儿书籍,比如《这样育儿不靠谱》,这本书里精选了100个中国家庭常见育儿问题,这是通过数据统计出的,标准是妈妈们提问频率最高和搜索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并且标注了标签,读起来比较方便接地气,并且基本涵盖常用和易错的生活场景。

3.关注靠谱的公号,而不是那些情绪化的文章。加入靠谱的育儿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结交的朋友对你影响很大。目前网上有很多育儿群,选择靠谱的育儿群加入,这样周围的妈妈也比较靠谱。大家能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4 |举一反三,破解谣言的终极姿势

我们又有问题了,育儿面对的事情有时候挺个性化的,比如某人给了我们一条经验,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呢?

麦田认为,科学育儿方法、思维方式的形成,其实是最重要的。在成立口袋育儿之初,梳理网上的育儿经验时发现80%到90%不靠谱!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质疑习惯,特别是对老话讲的育儿经验,首先要怀疑是错的。因为一般来说,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发展,老经验很多都不管用了。

2.交叉验证。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多看看不同专家说的,对信息交叉验证,不要盲目只听一家之言,要多看,多听,多想。

3.面对固执的家人(1)预先争取统一战线——老公。(2)把好文章不断发给老人去看看,潜移默化。(3)关键事件上树立自己的权威,比如孩子发烧三天,家里全着急,你在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就很笃定地说没事,这样来不断地树立自己的权威。

更多实用干货推荐阅读口袋育儿新书《这样育儿不靠谱》。

《这样育儿不靠谱》

火热上市!

0~3岁宝宝家庭适用

有态度的科学育儿公众号口袋育儿心血之作

100个易错的育儿问题

100条清晰的循证路径

35万妈妈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