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少数患儿可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在临床就诊过程中,常常遇到两类家长,一类家长因不了解或不重视黄疸可能产生的危害,对黄疸值的检测意识不强,常常耽误最佳干预的时机,一类家长因了解黄疸可能产生的危害,而非常焦虑,导致不必要的治疗。
如何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主要还是参照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制定的新的≥35周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我国也在2014年重新修订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基于以上两个重要文献,将家长常常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生理性黄疸产生的首要原因是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红细胞。由于胎儿在宫内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为胎儿红细胞,婴儿出生后,逐步破坏被替换为成人红细胞,破坏的红细胞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同时,另一方面,我们的胆红素要在肝胆中代谢后排出体外,而新生儿往往肝胆的发育还不成熟,就会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从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区别?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对于家长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发生时间:生理性黄疸多发生于生后2-3天,如果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常常是溶血等原因所致,尤其是妈妈是O型,孩子是A型或B型血的时候,这个发生的几率更高。
2.黄疸程度:生理性黄疸一般为轻中度黄疸,如果为重度黄疸,就要注意排除病理原因黄疸,简单的方法是,如果仅仅是头面部的黄疸,一般为轻度,头面、躯干的黄疸一般为中度,发展到四支末端的黄疸,一般为重度。当然肉眼观察常常不准,故需要积极检查黄疸值非常重要。
3.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生理性黄疸多数2-4周左右渐消退,足月儿一般2周,早产儿一般4周,病理性黄疸常常超过2-4周。生理性黄疸退了以后,不会再次反复或者加重,而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在黄疸一度减轻后再次发作。
新生儿黄疸何时需要治疗?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界定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的关键。国内许多医疗机构仍然沿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为:胆红素值足月儿≤220 .6 μmol/ L(12.9 mg/ L),早产儿≤255 μmol/ L(15.0 mg/ L),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如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如早产儿。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如母乳性黄疸,因此,单纯沿用胆红素≤205 ~ 255 μmol/L作为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分标准已不适用。更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国内指南在对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认识方面已与国外同步。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如美国AAP制订的≥35周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有无高危因素下的光疗参考曲线图(见图)。
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
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几率增加了,发生率大概在30%左右,也就是说大概有1/3的母乳喂养的孩子会出现黄疸,所以这也是我们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要判断母乳性黄疸需要前提几个条件,一个是纯母乳喂养或者母乳喂养为主,二是一般情况好,吃玩睡基本正常,三是检查没有肝损害等表现。
第3条需要去医院检查。如果不愿意抽血检查,经皮测胆红素是一个轻到中度黄疸的孩子,考虑不除外母乳性黄疸时,可以尝试暂停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明显下降,说明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家长该如何处理?
目前来说,如果确诊是母乳性黄疸后,一般来说是不需要停母乳的。一般来说,母乳性黄疸对机体基本没有损害,但个别母乳性黄疸出现重度黄疸时,还是建议医院就诊,个别孩子可能还是需要积极治疗,比如暂时改为配方奶或者光疗等。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在停母乳喂养后,黄疸下降,如果再次母乳喂养,可能黄疸又会加重,呈一个波浪形的变化,如果黄疸没有很明显的加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一般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一般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往往被家长和临床忽略。
如果黄疸持续时间长达12周消退者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因此黄疸超出12周黄疸仍未消退,建议医院进一步检查。
家长对待新生儿黄疸的态度?
1.积极观察:新生儿初生住院期间一般都有黄疸检测,出院后一定要仔细观察,在自然光下,如果发现手心、足心出现黄疸,一般为重度,一定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2.积极监测:尤其在出生后1-2周,胆红素在超过20mg/dl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细胞,因此在生后1-2周内,建议常规到社区医院做经皮胆红素监测。
3.积极喂养:高胆红素血症,常常因为摄入量不足,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所以鼓励母乳喂养,有助于退黄。
4.合理治疗:当需要治疗时,蓝光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输液或其他药物治疗,需要由医生综合判断病情后,再做决定。
治疗黄疸的常见误区?
1.晒太阳:新生儿皮肤薄嫩,容易晒伤,而且光照时间有限,所以作用有限,不推荐。
2.停母乳:新生儿黄疸早期往往是母乳摄入不足,胆红素经大小便排出不多,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使黄疸增高不易消退。母乳量充足后,如果考虑母乳性黄疸,而且黄疸值15mg/dl,仍然推荐继续母乳喂养。
3.口服茵栀黄:从西医角度因缺少循证学依据,加上中药成分复杂,容易有不良反应等,所以国内外黄疸治疗指南上都未推荐。但是从中医角度,茵栀黄仍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对于家长需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即可。
作者:刘维民,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副主任医师
可以在线向鲍奶奶提问啦!关注鲍奶奶的公众号:儿科医生鲍秀兰(id:xiehebaoxiulan),选择“问医生”即可在线向鲍秀兰教授和三甲医院专家们提问!
鲍奶奶每日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