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风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杭州兼收山水之灵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杭州人的口味也和当地清雅秀丽的景致一样,注重原汁原味、清淡适口。如今,杭州菜以“轻油、轻浆、清淡” 自成风格,而梳理杭州菜的发展历史便可以发现,此菜系中不少菜肴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杭州,吃饭已不是单纯地满足口腹之欲,它更像是一场视听盛宴,每一道菜的背后都蕴藏着典故传说。比如,西湖醋鱼因“叔嫂传珍”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经久不衰;东坡肉因美食家苏轼闻名天下;龙井虾仁因苏轼一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被创制,终成经典。文人墨客与美食佳肴相逢,佳肴便沾染上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有人说,杭州菜实为“江南文人菜”。
西湖醋鱼——识得当年宋嫂无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道鲜嫩酸甜。 肉滋别具特色。
【典故】
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
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
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 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东坡肉——误打误撞出名菜
东坡肉
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许多地方可以吃到名叫东坡肉的菜,但是唯有杭州的,才能吃到那份甜脆。
【典故】
宋元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这一年春节,百姓们知道苏东坡喜食肉,大家纷纷给他送来猪肉、绍酒。苏东坡收到这么多肉和酒,觉得应该与数万民工共享,便吩咐家人烧好,送给民工。不料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一时传为佳话。人们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从此以后,“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传统名菜。
叫化童子鸡——叫花子里飞出的童子鸡
叫花童子鸡
肥嫩越鸡、绍酒、加上西湖荷叶的香气,打开叫化鸡的一瞬间总是能让人激动!
【典故】
相传,古代有一个流落到江南的叫化子,一天由于饥寒交迫而昏倒,难友为他偷来一只小母鸡却又苦于缺锅少灶,就用泥把鸡饲包起来放入火堆中煨烤,剥开食时,竟意外地发现此鸡香气四溢,味道极好。后来这一方法传到酒楼,经厨师的不断改进,终于成了一道传统名菜。
龙井虾仁——大胆创造小心品尝
龙井虾仁
大河虾配上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
【典故】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正好是清明节。他游览了西湖龙井,茶农将新茶进献给他,他带回行宫,御厨在炒“玉白虾仁”时放进茶叶,烧出了这道名菜。不久,“楼外楼”菜单上,就出现了“龙井虾仁”这道名菜。聪明的厨师把龙井茶叶入馔,大概是受了别的西湖名菜的启发,而在烹调技艺上进行的一次大胆创造。
西湖莼菜汤——每次喝到都会想起故乡
西湖莼菜汤
西湖莼菜汤又叫“鸡火莼菜汤”,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食品。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
【典故】
很早以前还有一个“莼菜之思”的故事。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 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因为莼菜汤有着深厚纯挚的思国、思乡的寓意,近年来,一些久居国外归来的侨胞来杭时,常乐意点食这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