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但被尊为诗仙,还被尊为酒仙,古代中国的城乡酒肆无不飘扬着太白遗风的酒旗。李白被尊为酒仙源自杜甫的赞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按酒仙之名推断,李白的酒量应该是非常大的,他在诗篇中表现的酒量也很吓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到了宋代,诗人的酒量却很小,比如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就更显得李白的酒量是海量了。
酒杯可大可小,以杯计的酒量难以比较。事实上,李白的酒量有多大,他的朋友杜甫最知道底细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一斗酒就睡到酒店里了;李白自己也自称“一斗合自然”。那么唐朝的一斗酒有多少呢?
秦商鞅变法后制定了统一的量制,10斗合1斛(或石),1斗为10升,后世沿用。那么1升又是多少呢?古代的“升”量值很小,传世的商鞅“铜方升”长12.5厘米,宽7厘米,深2.3厘米。计算出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也即202.15毫升,大约能合现在市制单位的4两。1斗合10升就是2021.5毫升。两公升多的体积,按水的比重换算应该是近2公斤多点,4市斤多的重量。
这个酒量不是已经很惊人了吗?其实不然,唐朝时还没有白酒,那时的酒都是自然发酵酒,当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抑制糖化酶和酒化酶的活性,酒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所以不经过蒸馏提浓的酒,乙醇含量都很低。
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中有“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这里提到的“白酒”其实是以明火加热酒瓮,杀菌灭活,起到延长酒的储存期的作用。汉末曹操推荐给皇帝的“九酝春酒法”,即“补料发酵法”,可以使酒更醇厚,酒精度提高,但是超过15度是很难的。所以李白喝的酒,其酒精度不会超过我们今天的黄酒。
如此说来,李白的酒量就不算大了。我们按15度这个古代自然发酵难以逾越的高度数来换算,李白能喝4斤15度酒,30度酒也就喝2斤,60度老白干也就喝1斤。如今,在我们酒精考验的队伍里能喝1斤老白干是比较寻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