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作者:中国教育报 03-20阅读:4439次


今年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了!视频中关于亲情、关于爱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触动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也谈到了家风。

是啊!家风如此重要,这其中蕴含着最纯粹又最浓重的情感,拥有着时间和距离无法改变的魔力,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精神内涵!

今天“两会伴读”和您一起来聊一聊“家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好的家风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沉静温润,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严格自律,那么他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

良好的家风如此重要,自然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戴立益就这样表示。

戴立益建议:要重视探索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开展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探索建立家、校、社联动的立体化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投入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多重保障。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委员建议:加强家风建设,强化环境育人。

什么样的家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有的人听到“家风”二字,总觉得似乎离现代生活有些遥远,但其实家风就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家风传递的是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可以说与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都息息相关;家风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来。

以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氏家风,可谓妇孺皆知,钱家辈出的人才中,再苦再难也要读书的例子,比比皆是,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时父亲撒手尘世。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读。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的父亲也去世较早,当时很多乡邻劝钱伟长母亲,叫钱伟长早点去做手工,赚钱补贴家用,但钱伟长的母亲却说我们再苦再累,也要让他读书,有钱氏研究者曾说:“钱家人学习的目的性非常纯洁,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完全是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什么是好的家风呢?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希望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有得体的举止,我们也希望培养不仅成绩好而且有教养的孩子。但是“教养”从哪里来?“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那么,什么是好的家风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家风呢?

其实呀,言传身教就是家风。有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名校,拼尽全力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但是却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树立良好的家风,不需要父母多有钱、或者有多高的学识,但却与家长的言行修养密不可分。比如,家长希望孩子读书,就要自己先读书,而不是低头玩手机,同样,我们希望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自身就要改掉拖拉的习惯。在家庭里,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一张存折、一辆车子或者一张房产证,是立足社会的教养,是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实呀,家庭成员间的共识就是家风。比如父母家人都热爱阅读、都勤于劳作、都踏实做人、都善于思考,否则父母各执己见,孩子自然就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的家风,不是强迫执行,不是刻意要求,更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无声熏陶、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一种自然而然的规范。

其实呀,爱就是家风。父母相爱,家长和孩子互相爱,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气场。

相信手机前的您也会发现,身边那些有着优良家风的人,往往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们身边都会有懂事明理的孩子,也会有“熊孩子”,其实不难发现,家长的教育和家风对他们的影响,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好的“家风”都将传承百世、泽被后人。

好了,今天的伴读时间就要结束了,聚焦民生,关注教育。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