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 是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

作者:育儿那点事儿 10-31阅读:414次

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好未来教育集团开展的“亲子共读家庭教育巡讲”公益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据了解,该公益项目以“亲子阅读”为重点实施内容,以家庭教育题材为载体,组织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在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十地进行巡回讲座,用系列知识讲座、专家面对面、亲子实践等形式,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方法,改进教育方式。

好未来教育集团副总裁万怡挺表示,将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努力,用5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家长、儿童、专家、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平台,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亲子阅读调研、家庭教育巡讲、捐建亲子悦读馆等活动,希望能为更多家庭带去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亲子阅读有多重要?在启动仪式后,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为家长做了巡讲的首场讲座《“亲子共读——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他认为,一个好家长应该是读者+朗读者+对话者的综合体。因为,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训练孩子的语言、沟通、交流等多种能力,更影响着孩子的精神成长。所以,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

与人的一些先天能力相比,阅读属于后天能力,需要学习。儿童要先学会阅读,再通过阅读去学习,阅读是儿童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研究表明0~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发展语言和识字能力了,儿童接触图书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他们日后在学校的阅读和学习表现。因此,家长在儿童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极其重要。王志庚认为,一个喜欢阅读、了解童书出版、了解儿童心智发展的家长,是培养早期儿童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最重要的大人。

王志庚说:“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多读书,家长首先要是一个读者,儿童阅读贵在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最好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和孩子共读,自己做一个朗读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朗读图书,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翻页、鼓励孩子提问或评论,来鼓励孩子参与,互相分享阅读体验。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倾听孩子的阅读感受,借助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声音,或复述故事中的某个片段、事件等方式,开展阅读拓展游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要善于提问题,用问题启迪孩子思考,鼓励表达和分享。同时,在家中添置儿童专属的书架,营造家庭的书香环境,让孩子随手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听书不能代替亲子共读

一份“听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3岁至7岁是儿童听读的主力人群,近80%的家长在孩子3岁时开始培养他们的听读能力。针对目前很多家长青睐的让孩子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络电台、故事机、智能机器人等途径“听书”的做法,王志庚在讲座中明确表示了“不认同”。他认为,很多儿童和青少年用“听书”替代了“看书”,这对于阅读素养尚未形成、阅读习惯尚未建立的未成年人来说,特别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家长应该选择儿童‘听书’的内容,控制时间。”

他认为,绘本是图文共同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特别强调视觉叙事,越是优秀的绘本,越是画中有话。插画不仅能赋予一个绘本生命和力量,还能提升故事呈现的艺术高度。儿童读绘本的基本场景是亲子阅读,也就是说,儿童是听着成人的声音看画面的,这是双通道的信息获取行为。而有声绘本呈现的只是音频,忽略了绘本中的插画内容。

在他看来,听书使儿童失去了视觉阅读的机会,会导致儿童的阅读不完整,同时也使他们错失了借助绘本中的线条、形状和颜色、页面构图、空间设计、翻页设计、图文关系等理解故事场景、人物角色、故事情节、养成视觉信息解读能力的学习机会,不利于儿童视觉素养、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王志庚说:“儿童读书的过程是伴随着想象和思考的,而想象和思考是需要时间的。听书的节奏完全不可控,而亲子阅读时儿童翻书,既是儿童直接参与阅读的行为,也是儿童对阅读节奏的主动控制,在亲子共读中儿童能自己快翻或慢翻页,还可以进行前后页面对照阅读。除了图画阅读和节奏问题,绘本音频的音质、背景乐、提示音、角色扮演、文字改编和速度调节等也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他进一步表示,亲子共读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婴幼儿最不适合听书,其情绪感知和表达是在他们与家庭成员的日常接触中发展起来的。在亲子共读时,家长饱含深情地给孩子朗读和演绎绘本,按照故事情节变换不同的情感和声音,这样会增加孩子情绪分化的细腻性。如果家长只是把孩子交给手机或故事机的话,孩子的情绪分化几乎不会发生。

“亲子共读不仅是信息传递,也是情感交流。孩子坐在家长的怀里,手上翻着书,看着书中的画面,听着家长的声音,这是属于美好童年的经典仪式。这样的亲子共读有利于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而图画阅读比单纯的文字阅读和音频听读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更能丰满长久的记忆力,激发鲜活的想象力。”王志庚说。(小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