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来了!0-6岁有温度且高效的教孩子阅读方式!

作者:葫芦弟弟童书专家 11-08阅读:1013次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其实现在不少爸爸妈妈都开始认同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了,认为在各个阶段养成这种好习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而且和孩子一起浸润在书中,是一件特别温馨和幸福的事情。

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也证明,胎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就能识别母亲甚至是父亲的声音。出生后,对声音的辨识和刺激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从长远来看,亲子阅读都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是大厦的基石。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创造力,都可以从绘本中获得。今天,我们就尝试用案例的形式,根据孩子的各个年龄段,简单地谈一谈亲子阅读的理念和方法。

0-1岁,情感启蒙,家长读孩子听

我身边常有不少的新手父母,会有这样的困惑:

其实爸爸妈妈们的这些疑虑都是不必要的!虽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但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都很厉害!

你可以用各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生动表情,肢体语言...来帮助孩子喜欢绘本。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的观察力和想像力会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期。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帮助孩子享受画面、走进画面,体会细节和逻辑!

我们拿一本经典绘本《抱抱》来做个示范拓展:

1.封面读图

别忽略的封面的重要性,它往往是一本书的精华。

你可以先指着封面问孩子:“封面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孩子虽然说不出猩猩这个词,但是会猜想这是妈妈和自己,并把你们代入进情境里。

2.抓信息点

这一幅图看似只有两个字,但是涵盖数量的变化和动物种类的不同。妈妈这时候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询问:“这些动物是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抱抱,怎么抱的?”、“小猴子看到其他动物们都在抱抱,它似乎也在寻找什么..?”,尽量用生动的语调来讲述询问-回答-讲故事,孩子的专注力更高,这也是最初的启蒙。

3.情景对应

生活很难预期,我们很难给予孩子某个情感价值塑造的机会,但是绘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和孩子一同进入某个语言的场景。

在感染力强的插图里,孩子也会被触动。家长们要更多的烘托出画面里欢喜的气氛,并且由衷的为故事里这些小动物们开心,只有发自肺腑,你的正面情绪才能很好的传达给孩子。

幼儿是喜欢温暖的身体接触的。你甚至可以在出现“抱抱”字眼时,都轻轻的拥抱孩子,让他感受你对他的爱。

2-3岁,情绪管理,以问题让孩子有代入感

2岁后,孩子的语言、动作能力开始发展,但是,情绪却没那么稳定。“第一个叛逆期”爱哭闹打人丢东西,情绪表现上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增加对别人的不信任感。在这个人际交往只能成长的关键时期,爸妈们可以用什么法子接招?

说教会适得其反,绘本《糟糕透了》在对日常情绪上就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当孩子情绪起伏大时,给孩子设立一个想象空间,马上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上幼儿园了,什么样的行为后果才能更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你可以耐心问孩子,如果你是对方,当你发脾气时,你会怎么想?感受又是如何?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表现,暂时让孩子转移注意,看看绘本里的奥莉的种种行为,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一些启发。多重复几次类似的换位思考,孩子们心里就有一个尺度:我不能随时凭自己的意愿发脾气。

4-6岁:习惯培养,启发孩子良好行为养成

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提升飞速,对话基本没有问题了,而且开始处于对自己的习惯和性格多元思考的阶段。这时候可以让孩子看一些习惯培养的绘本故事,并在一起共读中,多问孩子绘本故事人物、情节或细节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多维度思考,调动感官和肢体。

比如我家乐乐在看绘本《蚯蚓的日记》时,我就把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1. 孩子虽然对蚯蚓感知抽象,但它戴的红色鸭舌帽却很吸引孩子眼球。因为乐乐对帽子很熟悉,自然第一次看书就会被小蚯蚓的红帽子所吸引。“帽帽、帽帽……”,每一次乐乐看到帽子都会很兴奋。

所以,每次看到这本书时他就会开始玩找红帽子的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找“眼镜”“红嘴巴”,其实这两个特征也是蚯蚓爸爸和蚯蚓妈妈的特点。在找这些自己认识的物品过程中,他也认识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为了能够“物尽其用”,这时候我就会和他说,你认识了“眼镜”,就要知道“眼镜”怎么用,用完后要放在哪里。重复几次,孩子就养成了收拾眼镜放眼镜盒里、家里的帽子要堆叠整齐的习惯。

3.在第三阶段的阅读中,乐乐根据蚯蚓的特征,主动跑去草丛里寻找蚯蚓,看书里的模样,还会模仿蚯蚓吃报纸发出“咯兹咯兹”的声音,有趣极了。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家长们在各个时期都要采取不同方法来应对。

附上一份关于亲子阅读的建议:

亲子阅读,就像一场孩子和父母的精神旅行,去陌生的地方、看未知的人和物,不远足,也能走向远方,背着希望、爱和美好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