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品行教育和教育方式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奔奔起跑 06-06阅读:336次

学龄前孩子的品行教育很重要,别以为孩子小就忽视而放弃,等到孩子大了,固有的习惯和品行都已经形成,你感觉到要去教育他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很晚啦。

两三岁的时候,直到上学,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是以玩为主,学习可以少抓点儿,但品行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抓,多抓点儿,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这个时期确立起来的东西很宝贵,而且他会受用一生。

学龄前孩子品行教育和教育方式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授教人,下面说的这些事情,可要想明白了,注意到了。

一.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负能量的东西)有哪些?
1.争吵(争论)

我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争的面红耳赤。孩子认定的吵架,不是吵架的内容,而是你说话的表情和语气。

吵到他了,他感到不安,不耐烦了,他会在一旁说,你们不要吵架啦!这便是他给吵架的定义,他很烦你们吵架。

你说是争辩,可是你的声音大了,孩子不认为是争辩,只认为你们是在争吵,吵架。

你们的声音大,你们从中获得了渲泄的快感, 你们觉得没什么,可孩子会怎么看你们:互相之间,没有尊重。

这种大声争辩的方式,会慢慢的植入在他/她以后的生活里。

你们要是变大声争辩为小声依次辩说,那不是更好吗?

也就是遇事要心平气和的商量,尤其在孩子面前,那怕是做做样子也好啊!

外人的争吵,他/她们从不关心,从来不会引起他/她们的注意,好象根本与他/她无关。可父母的争吵,爷爷奶奶的争吵,却能引起他/她们极大的注意力,对他/她们产生极深的影响。

2.口头禅

来自父母及身边亲人,包括所有相干与不相干的人,都会对他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孩子受到这些非文明语言的影响,说话会变得浪里浪当,没个正形。

3.家暴

只有父母及他亲近的人才会影响到孩子:家暴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撕心裂肺的。

学龄前孩子品行教育和教育方式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家暴有夫妻间相互的,有家长对孩子的,有肉体的,有语言的。

孩子老是被打,被责骂,自尊心受损,不被尊重,便会自暴自弃。无助的他会感到压抑,会选择沉默,性格也会显得孤僻,不合群。为避免被打,又为了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他/她们还会选择撒谎。即使撒谎不能自圆其说被发现了,他还是会选择撒谎来躲避来自父母对他/她们的伤害。

有的孩子表现为绝对的服从,看上去很听话的那种,学习从没主动性,都是被动的在学。

有些孩子性格会变的固执,有逆反心理,还会采取软抵抗保护自己。

二. 不影响目标完成的让步是可行的。

今天把灏从幼儿园接回来后,我问灏:"我们回到家是先看小天才,还是先画画?"

"先看小天才。"

"好吧,看完小天才,再画画,好吗?”他点点头。

这个让步,设什么不对,反而更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你说不行,现在就画画, 表面上看孩子顺从了你,你得到了满足,孩子内心却没能得到满足的那部分,这种设有选择的选择,不快的情绪会给将要进行的事情带来很大的干扰。而如果每次都是这样,剥夺孩子的内心意念,不是提高了孩子的成绩,相反还会有所阻碍。而如果是退步,顺从他的意念,结果肯定比原先的好。他的内心情绪得到满足,带来的也一定是好的学习效果。

学龄前孩子品行教育和教育方式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去年中秋北京天气已经很冷了,凉鞋没什么人穿了,可是小女孩却偏要穿,说凉鞋穿着好看。妈妈没有用成人的思维定势立马否定,而是顺从了女儿的意思。只不过另备了一双运动鞋,和女儿一起出了门。结果在途中,女儿感到冷风刺骨,妈妈给她换上了运动鞋,也并没有责备他:"冷了吧?我早就说过你就是不听。"而是让女儿自己体会个中对错,从中获得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三. 大人有理数,孩子才会有,负面情绪不在孩子面前留露

出门,本该晚辈跟长辈的打声招呼,然后再走,这是礼数。一个母亲带孩子出门, 孩子不懂礼数,不知道打招呼,你懂呀,你不招呼走了,孩子自然不会打了。 这样给孩子的信息是什么呢?这个招呼是可打可不打,也就是说这个礼数是可有可无的。

这可不是育儿之道。

打招呼,懂礼数,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学会对别人的尊重,就是从这些小事一点点慢慢形成的。

学龄前孩子品行教育和教育方式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直跟着这样妈妈的孩子,恐怕性格会很怪癖的。

没了礼貌,要么自闭,要么孤芳独赏,要么是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的妈妈你该如何取舍呢?

我们也是生活中的人,难免与家庭成员及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产生一些不愉快,但这些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别在孩子跟前留露。

四.注意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措词

不让孩子在幼年时形成心理负面,不要给孩子有负面定义。

家庭暴力,一般是指丈夫对妻子,而语言暴力,又多指家长对孩子。这些家长都凌驾于孩子之上,缺乏沟通,更缺乏相互间的尊重。都是你你你怎么?都是指责和责备。

有个女孩对母亲说:"妈妈,以后我养你。"

那个母亲却是这样回的:" 我可不用你养,我有你弟弟呢?"

这话回的多伤人,她女儿被这话伤到了,结婚后很少回娘家,母亲不解,女儿回答说:"你有儿子,哪里还用得着我这闺娘。"

还有一个女儿,想到什么地方去玩,妈妈,因为心里有事,心里装着不愉快,情绪不太好,有点不耐烦,就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没有看到妈妈在忙吗?满句都是指责和责备。

如果这个妈妈,把话这样去说:“抱歉宝贝,妈妈手上有工作,改天妈妈带你去可以吗?”

这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暂时不能带孩子去玩。可说话的方式不同,语气不同,措词不同,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学龄前孩子品行教育和教育方式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还有诸如:

"你没用,你永远也做不好,你去死了算了。"

"猪脑子,怎么不去死,废物,就知道吃。"

"你怎么总是给妈妈添乱。"

对孩子的措词,不用疑问,和反问句式,如:"我希望你遵守纪律。"而不是"你怎么能不遵守纪律?"的图一时口舌之快的责备语气。

谁都知道品行教育的重要性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点滴传输的方式和我们已有的这种观念同样重要。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