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气”,对国内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个陌生的词汇;
但“笑气”却在这1-2年广泛流行在海外富二代留学生的圈子当中;“笑气”对年轻的富二代们有着谜之魅力,却又是个来自地狱的魔鬼。
而对很多国内中产阶级,甚至富豪家庭的父母,“笑气”可能是他们最痛恨的一样东西。因为它使得自己的孩子倒下了,甚至丧失了一生的自由。
笑气,化学名称是一氧化二氮。气体尝起来是带着甜味、凉丝丝的味道,每小罐只有8克,吸食一次能带来十秒的快感。
我们可以在面包店、咖啡馆、手术室听到这个名字,被装在小小的罐子里,被用在奶油发泡、麻醉手术上。1799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它的麻醉作用,能使人失去痛感并发笑,因此被称为“笑气”。
笑气瓶罐
不受监管,随时可得的气体
笑气,在海外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地方,都不属于法定的新型毒品,也不是违禁品,因此无论在制度还是在市场上,都处于没有管控的状态。
在西雅图,“笑气”甚至和食物一样容易获得。它并非违禁品,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这为畅销创造了天然条件。很多留学生也做起了外卖生意,整个西雅图遍布上百卖气人,有人的宣传口号是“西雅图环绕仓库,十分钟内任何地方闪到”。
富二代留学生们,光鲜风光生活后的空虚
富二代留学生们,有着优越的家庭成长环境,富足的物质生活,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们往往会满足他们一切的物质要求,同时为了避免参加国内竞争的应试教育竞争等,他们要么读完高中就出去,要么就在13-17岁,甚至更小的年纪就被父母送出国外读书。在国外读高中,考大学等。
小小的年纪,在人生观,很多处事方式尚未正式形成,或者非常需要父母们引导和言传身教的时候,就被父母们以“为你好”等为借口送出国外,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语言环境,在自身不足以判断这个世界的时候成长起来。所以他们往往是物质富足,精神空虚。父母所给予的家庭教育,在最重要的阶段缺失了。
炫富、因为感情争风吃醋、虐待同胞等等事件时有发生。泡吧,尝试新鲜好奇的事物,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笑气”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加上非常昂贵。一箱“笑气”至少200美金,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正因为此,它成为高消费能力的标志,成为一种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这些恰好满足了富二代留学生们炫富、好玩、猎奇的需要。
富二代留学生们的悲剧
悲剧1:吸气导致终身瘫痪
18岁的刘宇(化名),出生在杭州一个极富裕的家庭。去年,他大量吸入“笑气”,脑出血被送入医院,住了两个多月,花费二十多万美金。当时他就已经坐了轮椅,“精神恍惚、胡言乱语”,医生说,他身体里一点维生素B12都没了。但他仍未停止。
今年1月至6月,他坐着轮椅,与女友杨凌(化名)继续吸食“笑气”。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他们的生活一团糟,当人们找到他们时,被家里的场景惊呆了。因为厕所堵住,他们又失去力气,只能在家里爬来爬去,客厅、衣柜,四处都是他们的排泄物。他们马上被送往医院,坐上了轮椅,随后回国,不得不结束留学生涯。但他们早已对问题的严重失去了意识,坐着轮椅去机场的路上,这对情侣还在车上打气。
后来,18岁的刘宇(化名)被医生诊断为终生瘫痪,已彻底丧失自理能力。
被吸食后的笑气灌
悲剧2:比毒瘾还难戒的笑气,终致她自毁前途,至今不能够站立
17岁就被爸妈送出国的韩婷(化名),出国这么多年,她没碰过烟酒。她知道,K粉、海洛因,这些硬毒品是碰不得的。但
2016年9月,她从朋友手中接过装有“笑气”的小金属罐时,心里想的是,“他们都说比抽烟喝酒伤害要小,没事,我就尝试一下。”,结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接触“笑气”的第二天,韩婷就不想去上学了,开始了长达三个月闭门不出的生活——在家开启吸气生活。
父母知道后,震怒、强迫戒断;去看医院强制戒断;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依然无法彻底戒断。在某一次戒断两个月后,她独自到拉斯维加斯办事,到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当地朋友给她买气。事情没有办,她在宾馆里“狂吹了三天”。
最后,她带着暴增50斤的体重,坐着轮椅被推出首都国际机场,回国治疗。
曾经父母为之骄傲的女儿,如今却成了永远的痛。
吸食笑气现场
值得深思的家庭教育得失
富二代留学生们在海外的种种,有好有坏,然而笔者最想问的一句是,当孩子最需要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最需要父母陪伴身边给予引导的时候,以爱的名义,放逐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真的好吗?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