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
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临床观察证明:尿床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易使孩子形成内向、敏感、胆小、自卑心理,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造成性格缺陷,并会影响孩子成长,出现偏矮(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身材。
尿床时间长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症状,使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
孩子到了好几岁还尿床的话,真的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情。夜晚本来就是大人和孩子最要睡的时候,睡梦之中孩子尿湿了,这就需要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被子,大人和孩子的睡眠都会受到影响。事后,衣服等物品的清洗也是一件麻烦事。
但是父母一定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批评孩子打孩子的屁股,因为孩子无法自主控制,打孩子也没有用,还可能会加重尿床症状。
据国外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惩罚孩子尿床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作为爸爸妈妈,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1不要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3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
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尿床儿童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