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这部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镜子》的内容很简单:四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介绍“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其中3名孩子本来正是上学的年龄:
家明,男,16岁,高一,辍学1个月,沉迷上网,不分昼夜,要自由。
张钊,男,18岁,高三,辍学4个月,早恋,把父母赶到外面住。
泽清,男,14岁,初二,辍学2个月,沉迷网上下棋,打母亲。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反映的是家庭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较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
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想离开家或死去时,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以逃家、重病、发生意外危险等方式反映,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幻想着:“我代替你走,这样你就可以留下来”或是“我会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这些问题是孩子的错吗?听听他们怎么说家明说:他们总是把自己想法强加到我身上,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连骑车骑什么路都要限制。每次我的要求还没说完,就会遭到拒绝。
张钊说:我爸妈笑得很少,爸妈在一起除了吵架还是吵架,和我在一起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
泽清说:我妈脾气比较暴躁,花在我身上的时间比较少。讲到最后,她一定都说自己是对的。我爸跟她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暴力。
在《镜子》的背后,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反思:孩子都有很强大的成长“潜力”,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日本作家谷口雅春说:“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依托清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4年来我们专注:精准数学教育服务
高考机器人AI-MATHS :受到全球1000家媒体关注
文章来源:成都准星云学(微信号:CD-zhunxingyu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