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时,孩子正处在好奇的年纪,他们渴望感受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人、对事的行为态度。这是形成我本能的想法和反应的重要阶段,也是情商教育的黄金期。
比如,常常有妈妈说,孩子经常一遇到不满意的情况,就大喊大叫,怎么劝都不听,特别大庭广众就哭个不停,怎么办呢?看看下面来自英国的智慧妈妈,怎么做吧!
有时候
我们的乖宝宝会这样
大喊大叫
完全不听爸爸妈妈的
各种话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系教师
【 王 玉 】
专业解读英国
罗尔德·达尔幽默童书奖获得者
瑞贝卡·帕特写作的
与两个女儿共处的真情故事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告诉你,
其实宝贝们“大喊大叫”不听话
的真实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
就像《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故事的主人公贝拉一样,有的孩子会度过“大喊大叫的一天”,就像有朵小乌云跟着她,挥之不去。
她心情糟糕极了,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撒泼耍赖。细细看来,这些让她不爽的都是“小事”——成人往往会禁不住说“干嘛那么在乎呢”“没事的”“你应该……”。
而这正是成人容易陷入指责与说教误区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贝拉妈妈是怎么做的吧——她始终没有触及贝拉发脾气的理由。
当贝拉不满弟弟,与朋友发生争执时,她没有说教;当贝拉因为饼干碎掉、饭太热、洗澡水太凉大喊大叫时,她没有简单安慰。她始终保持着隐忍与克制,是一位懂孩子的妈妈。
在孩子的世界里,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旦冲塌了脆弱的心理边界,就会在他们心里形成一个“结”,进而产生情绪波动。
无论是斥责、惩罚,还是劝说、安慰,都只是在“告诉”孩子——你们的消极情绪不被接受。让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二胎家庭中父母对弟弟妹妹的疼爱更多、学校或邻居对其他孩子的喜爱更明显……
这时候,平静地陪伴着孩子、让他们痛快地释放出情绪,是接纳与尊重孩子的最好方式。有了这种陪伴,孩子就能依照自己的步调从混乱无序中恢复过来,进而萌发出内心的强大力量。
做到真正的接纳与尊重,不仅要有一颗温暖有爱的心,更要有足够的智慧,这样才能把握好孩子敏感的内心。让我们来解读下贝拉和她妈妈的互动密码,看看贝拉妈妈的做法是否纵容了贝拉:
其一,贝拉在大喊大叫时,只是在抱怨,只是陷入糟糕的情绪后无法摆脱,并没有做出伤害谁的举动,所以,贝拉的大喊大叫算不上是“错”;
其二,贝拉在抱怨吃鸡蛋、在饼干碎掉、不想穿鞋时,贝拉妈妈没有迎合她的不合理要求。在贝拉抱怨洗澡水凉、饭菜烫、不想睡觉时,贝拉妈妈也没有慌忙赶来照顾她。
贝拉妈妈一直在做的就是静静陪伴,但并不纵容溺爱。
夜晚来临,贝拉大喊大叫的一天结束了。情绪平静后,此刻的贝拉最需要什么呢?——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是一句宽慰的话语。那是妈妈的爱,贝拉知道,无论怎样,妈妈都是爱着自己的。
© 本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系教师
王玉所做文章《爱是懂得与陪伴》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瑞贝卡·帕特(文/绘)
适合3岁以上的小宝贝
▼
爸妈不可错过的幼儿情绪管理
绘本书单
爱是懂得——
静静陪伴,并不等于纵容溺爱
做智慧父母,懂得孩子的“情绪语言”
适合3-6岁亲子共读,尤其是多子女家庭
取材于真实生活,灵感来自作者两个女儿的童年
不知何时起,“哭”变成了一个奢侈的事情。
这些看起来稀松平常的问题,我们曾经是否思考过?
一本超越了年龄界限,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
都可以一起感受,一起动容的绘本作品!
不要总把孩子隔在真空罐里,
因为我们既不能阻碍细菌侵入,
也不会永远拥有庇护的能力。
我们该做的,是教给孩子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把这本书交给孩子。
让他从中学会豁达和容忍,
学会平等和友谊,学会爱和被爱。
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为身材困扰的孩子,
却很少能看到有绘本讨论这类问题。
而这个故事最成功的地方就是
它并不是要我们改变自己的外表,
而是要改变我们看事情的角度!
啊!害羞真讨厌!
我们多希望自己能够钻出乌龟壳,
像别人那样开心自在!
一本透视儿童害羞心理的共情绘本!
让我们理解害羞、学会倾听、
换位思考、表达尊重。
▼
京东满减好礼
一起开始遇见好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