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生儿都“丑萌”?原来这些是健康宝宝的特征!

作者:医知袋鼠 08-03阅读:3123次

80后、90后的妈妈们,在学生时代或许都哼唱过她的歌,她就是几天前刚刚升级为二宝妈的孙燕姿。

7月30日,孙燕姿在微博上用一种很特别的报喜方式,跟大家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wuli燕姿的状态很不错,脸上有着喜悦的妈妈式经典笑容,配以大宝手绘的四口之家黑板报涂鸦,真是羡煞旁人啊,引得无数迷妈对二胎跃跃欲试……

呔!且慢,微博里描述妹妹刚出生的状态是“东张西望”,那么宝宝刚出生时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今天袋鼠麻麻就带大家一起打卡“新生儿活动手册”。

刚出生的宝宝颜值都不高

客观来说,大多数宝宝刚出生时都不怎么好看,有些宝宝甚至都被亲爸亲妈“嫌弃”:

◆ 网友A:我剖腹产的,本来很痛,但是我看着我女儿就不痛了,因为我在愁:怎么能长那么丑!

◆ 网友B:在产房第一眼看到宝宝,差点不想认了。脑袋有点尖,皮肤皱皱的,还浮着层白白的胎脂,像个小老太婆似的,是我亲生的吗???赶紧抱走~

◆ 网友C:生完之后护士把儿子抱到我面前说,“来,让妈妈看看宝贝哈,亲一下”,我看了半天,憋出一句“丑,下不去嘴”,瞬间大家都哭笑不得!

其实宝宝并不是真的丑,多半是因为下面这几个问题拉低了他的颜值。

1、皮肤皱皱巴巴的

就因为皱皱巴巴的面容,很多家长会戏称孩子为“小老头”、“小老太太”。这其实是因为在羊水里泡了太久,加上新生宝宝的皮脂腺较薄,会呈现出略显沧桑的模样。

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宝宝皮肤会变得干燥,而出现脱皮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几个星期就会消失,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2、脑袋变形

剖腹产出生的宝宝,头型都是圆的,但通过阴道分娩的宝宝,脑袋形状就各异了,或是尖尖的,或是扁平的,这都是在产道的挤压下变了形。

不过妈妈们也不用担心,因为刚出生的宝宝颅骨比较软,而且颅骨之间的都是预留了一定的生长空间的,不会对宝宝大脑造成什么影响,通常在出生1~2周后就恢复正常了。

3、满身胎脂

足月出生的宝宝,皮肤上会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胎脂,会对皮肤产生保护作用。不用刻意去清洗,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会自然消退。

4、蒙古斑

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的躯干、四肢、臀部等部位有青色的斑块。关于它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

  • 有人说是因为上辈子造了孽,投胎时被阎王爷打的;
  • 有人说长这种印记的宝宝更聪明,以后得有大出息啊;
  • .......

其实,这在医学上叫做“蒙古斑”,是一种胎记,是表皮先天性色素细胞沉着导致的,通常在宝宝学龄前就会渐渐消退,并不影响到婴儿的健康,不需要治疗

也有个别的会持续到成年以后还没有消失,因为在臀部,位置比较隐蔽,可以不用治疗。如果您比较介意,也可选择激光治疗。

健康宝宝出生时就具备的几种能力

1、 啼哭

宝宝来到世界上第一件事就是大哭一通,这有2大重要意义:

一是昭告天下:嗨,我来了!

二是新生儿的哭声是否响亮,是医生评价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啼哭声嘹亮,代表呼吸道通畅

在出生以前,胎宝宝是生活在羊水里的,他赖以生存的氧气都是借助胎盘从母体获得,是不通过肺进行呼吸的,胎宝宝的两肺是闭合的。

出生之后,他就必须完全靠自己来进行呼吸了,而啼哭能让肺部接受大量的空气,有利于宝宝肺部的扩张和膨大,这是宝宝呼吸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

如果给宝宝清理完嘴里的粘液和羊水以后,他还是不哭,医生通常会施以按摩后背、轻拍足底,甚至是打屁股的“酷刑”,刺激宝宝哭出来。

2、生理性反射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宝宝刚出生就有很多本能性的小动作:

1. 吮吸反射

在宝宝饥饿的状态下,将乳头或手指轻放在宝宝的双唇间,或伸进宝宝口中,宝宝就会做出吸吮的动作。

吸吮反射通常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消失。若4个月后仍然持续存在,或者消失后重新出现,则提示有脑损伤、脑瘫的可能。

2. 觅食反射

用手指轻轻触碰宝宝的脸颊或嘴角,宝宝会随之转头并张嘴去寻找你的手指。这种反射通常会在宝宝3个月后逐渐消失。

3. 握持反射

将食指伸进宝宝的掌心,宝宝就会抓住大人的手指。

4. 拥抱反射

当头部突然后仰或受到惊吓,宝宝都会四肢大张,脖子伸长,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做出拥抱的动作。

5. 踏步反射

用手托住宝宝的腋下,同时注意扶住宝宝的头部,让其一只脚落在平面上,他的另一只脚就会本能地抬起放在另一只前面,做出踏步的动作。

6. 巴氏反射

当用火柴棍等物的钝端,由宝宝的脚跟向前足底外侧缘轻划时,宝宝的拇趾会缓缓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

7. 强直性颈反射

当宝宝的头转向某一侧时,同侧的手掌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则弯曲,看起来就好像击剑动作一样。

最后说几句:

因为有个体差异,这些生理性反射的持续时间会有所差异,有的可能几周内就消失了,而有些宝宝直到几个月大时仍然会有这些表现,当发现有异常时,别急着将宝宝的反应与疾病划等号,可以向儿童神经专科的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