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晓菲 Sophia
前几天,一位闺蜜一脸愁容地来找我吐槽。说自己家的熊孩子,已经5岁多了,画画却成了大难题。幼儿园同龄的小朋友,画起画来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但是自家小朋友,却是一笔都不肯画。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在意小朋友画画的事情呢?
她说:你没看那些明星家的孩子全都在学画画么?什么赵薇家的女儿小四月,王菲家的女儿李嫣,孙俪家的等等和小花,伊能静家的哈利,画画肯定是对孩子好呀!而且,书上说了,涂鸦、画画是小朋友的天性呀!
事实上,这位妈妈说地没错,画画的确是小朋友的天性,也对小朋友有诸多好处。
- 增强孩子的手部力量。
画画能锻炼小朋友手部的灵活性以及握笔的掌控感。在学龄前阶段经常画画的孩子,上了学,往往很快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 释放孩子的内在情绪。
画画是孩子天生自带,与世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画画,孩子就可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各种情绪。
- 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画好一副画,需要孩子能够全心投入。一个爱画画的孩子,一般来说,性格中都会多一些沉稳和专注。
- 提升孩子的智商。
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促进智商有30%的提升。
-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创造力将成为决胜未来的一种关键能力,而绘画恰恰给了孩子一个天马行空,大胆表达的媒介,让孩子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意创新。
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说过:
“创造力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根本能力。创造力的枯萎意味着自发性、自主性、甚至是自制力的衰退。而孩子在幼儿期及少儿期的绘画活动,正是培养一个人创造力的最关键手段。”
既然画画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这么多的好处,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怎么做,来激发孩子的绘画潜力呢?特别是让那些惧怕画画的孩子,能够重塑画画的信心呢?这里,跟你分享3招。
第一招,绘本帮帮忙。
在学龄前阶段,绘本是解决很多孩子遇到挑战的好工具。
对那些惧怕画画的小朋友来说,一般他们都有一个认知,就是“画画就要画得像,画得像才是画地好”。怎么帮助孩子打破这种认知上的禁锢呢?
我要推荐4本具有魔法的绘本。
《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这本书,内容非常简单,即便2-3岁的小朋友也能理解。书里的驴子浑身圆点,狮子是绿色的,马是蓝色的。它向读者传递出的是,没有任何颜色是错的,不必永远墨守成规,艺术本该是自由随性。
《艺术大魔法》。这本书,出自三度凯迪克大奖获得者大卫·威斯纳。书中的主角是两只蜥蜴,小蜥蜴马蒂向大蜥蜴达芬蜥学艺,过程笑料百出。
这本书,我们在共读的时候,孩子一直笑个不停。达芬蜥这个名字本身,就让他觉得很好玩,而马蒂用颜料喷枪喷出来的颜色效果,更是让孩子觉得太神奇了,还一直让我给他也买一个这样的喷枪。
《点》和《味儿》。这两本书,出自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爱彼德·雷诺兹。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孩子很容易在故事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点》讲述了小女孩瓦士缇在美术课上,什么都画不出来。《味儿》讲述了,小男孩雷蒙痴迷画画,却被哥哥嘲笑画得不像。
幸运的是,《点》中的女教师,《味儿》中小男孩的妹妹,通过戏剧化的手法改变了故事主人公对画画的认知。读过之后,让人回味良久。
第二招,游戏玩起来。
前面我们说过,画画是一个发挥创意的过程。这里我要推荐2个游戏给你。
第一个是创意大怪物。
这个游戏,出自法国艺术家杜莱,适合全家一起玩,也适合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首先,请孩子在纸上画一个任意的形状,这个就是怪物的头。
然后,确定下一个要画的人和要画什么。假如决定孩子来画,要画眼睛,那就让他扔骰子,扔到数字几,就给怪物画上几只眼睛。
以此类推,接下来可能会画出3只手,4条腿。
画完以后,还可以给这个怪物取名字、编故事,整个过程一定会充满笑声。
第二个是形状游戏。
这个游戏,出自绘本作家安东尼·布朗,同样适合家人或小朋友们一起玩。
首先,请一个人先画出任意一个形状,不需要像什么东西。
然后,另一个人要把这个形状变成一样东西。
这个游戏比上一个稍微难一点,开始的时候,不妨让孩子来画出一个形状,挑战下爸爸妈妈的创意,来把它变成一样东西。
第三招,展览看起来。
看展这件事,我们不需要刻意限定种类。绘画、摄影、雕塑展可以看,历史展、器物展、甚至科技展,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没准都会激发他对绘画的兴趣,成为他画画的素材。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看展的时候,要关注孩子在其中找到的乐趣,而不是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东西。这个乐趣可能是场馆的栏杆,甚至消火栓。即使孩子的关注点和你大相径庭,也千万不要说,不好好看,下次再也不带你来了。
此外,看展的过程中,记得和孩子聊聊天。比如,你喜欢哪张画,喜欢它的哪些地方?这幅画上的几个人,假如你给他们每个人配一句台词,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等等。
上面的几个方法,我非常鼓励你和孩子做起来。
愿你和孩子,都能在画画之中找到乐趣。
作者简介:晓菲 Sophia,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斜杠亲子沟通讲师,执着教育研究的职场妈妈,在家启蒙践行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