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不会说话,哭就成了他表达感情的唯一方式。对于宝宝的哭,很多家长都没有理解,认为是不好的习惯,和“懦弱、娇气”挂钩,不哭的宝宝才是勇敢听话的乖宝宝,有时候宝宝哭的多了,家长甚至还郁闷,心里会想:“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啊,长大了怎么办?”。我们总是把哭和一些消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其实,哭就是宝宝在给你传达一些信息,作为家长,我们要会解读这些信息,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吵孩子。
国外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百分之七十的孩子都爱哭,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宝宝比较安静,没有太多的哭闹,其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宝宝超级爱哭。这是国外白种婴儿的哭闹数据,中国的宝宝要相对哭闹的少一些,中国妈妈要相对轻松些。
宝宝的40%的哭啼,都是在晚上六点至半夜之间,婴儿刚来看妈妈温暖而舒适的子宫,突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会感到不适,所以在晚上更容易哭。新生婴儿,每天都要哭很长的时间,平均每天累计要哭1.5个小时,哭的最厉害的时候是六周左右,这个时候平均每天哭2.5个小时。你会发现,两个月之内的宝宝,哭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
女孩子哭的时间,是男孩子的五倍。成人中,女人哭的频率是男人的五倍,同样,婴儿当中,女孩子也比男孩子更爱哭一些,也是五倍。男孩子一般遇到什么困难,会自己探索想办法去解决,而女孩子更倾向于用哭声寻求外界的帮助。
为什么婴儿一出生就哭呢,而不是别的表情呢。应为,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通过脐带给宝宝供给氧气的,出生的时候,脐带一旦剪短,就要靠宝宝自己的肺呼吸来获氧气了。第一声哭,就是肺被打开,开始呼吸的表示。如果出生的时候宝宝不会哭,就很危险了,不但会引起很多疾病和后遗症,甚至还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安全。你可以根据宝宝的哭声来判断宝宝发育是否成熟,足月的宝宝,哭声很洪亮的,不足月的宝宝,哭声就比较小了。
很多宝宝一哭,就难以停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宝宝小,几乎没有什么自制力。大脑给他发出一个不愉快的信息,这个信息很难消除。比如,我们大人的手针被扎了一下,针拔出的时候,我就能立即知道,而宝宝不行,他的大脑不会这么快的传递这个信息,而是停留在被扎的信息中。对于疼痛停止的这种“按钮”,要八个月以后才会发育完善。
宝宝的哭声越丰富,说明宝宝越具备语言天赋。研究表明,宝宝哭的时候,发出丰富多变的音调越早,宝宝说话就越早。哭声单一的宝宝,家长可以试着让宝宝多听音乐,来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哭声,有三种情况。
1.生理上的需求。比如饿了、渴了、冷了、不舒服了、光线太明了或者太暗了、噪音太大了、尿布湿了等。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是很好解决的,满足宝宝,宝宝就会停止哭了。
2.心理的需求。很多难带的宝宝,往往是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才哭的。宝宝三到六个月就开始熟悉和自己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六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简单的活动了,表情也丰富了,一些生理需求就不必借助哭来表达了,因此表达情绪的哭比重就增加了,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所以,两岁之前的宝宝,应该多宝宝,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对日后的情绪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3.病理引起的哭。假如宝宝的哭比平时更尖锐而凄厉,或者握拳、蹬腿、烦躁不安,怎么抱都不行,就可能是生病了。上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是,宝宝不会说话,就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这个是就应该警觉是因为宝宝生病而引起的哭,及时带宝宝去就医。
宝宝不同的哭声,代表着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妈妈们平时多观察总结宝宝哭的习惯,当宝宝的哭的时候,能第一时间了解宝宝的意思,及时满足宝宝。带孩子,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还是考研你脑力和观察力的时候。细心聪明的妈妈,能利用宝宝的哭,很好的跟宝宝交流,粗心大意的妈妈,会让宝宝无辜的受很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