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是随着气温的回升,宝宝一些常见的“小毛病”也就随之而来。眼下就有家长因为宝宝夜间踢被子的问题而头痛不已。
很多家长以为宝宝踢被子就以为是被子太厚了,宝宝觉得睡太热了,其实,引起宝宝晚上睡觉蹬被子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宝宝真是意义上的“热”,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宝宝踢被子还真不是没来由地调皮捣蛋。
今天波小咯就来给大家伙分析分析宝宝爱踢被子背后的真相,以及面对家里的“踢被侠”时粑粑麻麻该如何去搞定!
一、有两种情况影响孩子睡觉踢被子
1、睡前过于兴奋
不管孩子的亲人谁出门上班,谁全天在家照顾孩子,总有亲人下班回家一见到孩子就要互动一阵子。孩子天性爱闹爱玩,有人陪着玩自然像小疯子一样兴奋起来。很多家长会没有控制好玩闹的时间点,常常睡前还会陪孩子在床上玩一会,然而这样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状态却对孩子睡觉质量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即使孩子睡着了,大脑还是会有段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这便使孩子睡得不踏实好动,也就有了爱踢被子的情况发生。
TIPS:临睡前尽量不要戴着宝宝做剧烈运动,正确的睡前流程应该是洗个澡,给宝宝换上一身舒适的衣服和干净的尿裤,营造睡觉的氛围。
2、内热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宝宝爱踢被子、爱打赤脚,特别是闽南地区更是有不满周岁的宝宝不能穿鞋子的习俗。那是因为脚部是人体散热的一个重要途径,温暖的动脉血自腹腔向下注入腿脚,除了温煦我们的腿脚之外,同时帮我们疏散大量的热。这也是为什么过食肥甘厚味或者大量运动的人容易出现“汗脚”的原因,就是通过足部汗腺排出我们体内过剩的热量。
宝宝的散热功能不像成人那般强大,如果吃得过多或者过食油腻,肠道内便会产生过剩的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积食”,便会通过赤脚的方式来疏散。所以说小朋友怎么都不肯穿袜子,睡觉老爱踢被子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本宝宝已经积食了,需要我们调整饮食和适量增加运动来帮助消化和代谢。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小孩子除了爱打赤脚,还有个现象就是刚入睡时后脑和颈项部容易出汗,如果入睡后一个小时汗可以自行止住则为正常,这都是小朋友自行平衡阴阳的表现。
但是老爱踢被子和过量的出汗都是不正常的,是小朋友出现内热的表现,而这种内热往往是由于积食导致的。特别是冬季,我们的毛孔大部分处于关闭的状态,体表的循环减少,身体散热的途径被关闭,更容易出现内热的情况,此时更容易出现内热的情况,也就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方法,通过清淡饮食或者吃白萝卜来帮助我们清理内热,防止体内因热盛而导致的各类“炎症”。
TIPS:妈妈可以把白萝卜制作成辅食泥状给宝宝吃,有助于宝宝吸收。
3、睡得不舒服
被子过厚、过重,会使宝宝感到闷热、出汗踢被,加重醒后疲劳感和患感冒的几率,还会压迫胸部,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导致睡眠质量直线下降。此外布料的材质让宝宝感觉到与身体的接触不舒服,衣服穿得太多,也会引起宝宝的不适。所以宝宝在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爽时,只能靠各种弹腾来表达了。
爸爸妈妈要懂得给宝宝减少睡眠负担。无论是穿衣还是盖被都要给宝宝选用透气性、柔软性、吸气性好的布料。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尽可能让宝宝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入睡,不要有太多的束缚。此外家长可以通过摸宝宝上背脖颈处(这个地方的体温最能代表宝宝的真实体温)的体温来判断宝宝的冷热。如果黏黏地有些出汗就说明你给宝宝盖的太多了。
TIPS:一般来说,给宝宝传一个睡袋加上一个小毯子基本就可以起到保暖作用了。
4、疾病
宝宝踢被子还有可能是因为有某些疾病。如宝宝内热、佝偻病、蛲虫病、发热、小儿肺炎、出麻疹、肠套叠、肠绞痛等,这些都会干扰到宝宝睡眠。如果确定是因疾病导致宝宝睡觉不老实踢被子的话,还会伴有易哭闹的明显症状,而且是每天晚上都有类似的症状。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定期给宝宝驱虫、体检,一发现异常应遵医嘱及时治疗。一般3岁以前的宝宝肚子疼可能是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肠道感染等导致;而3岁以上的宝宝多数是胃肠生长痛(即生理性腹痛),但也有可能是肠虫症、阑尾炎、肠胃炎等疾病。家长最好及时带宝宝就医由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
TIPS:除此之外宝宝夜晚睡眠不安,肚子疼多是由于家长喂养不当导致的,所以家长不要让宝宝睡前吃得过饱。如果宝宝晚上有喝奶的需求,在及时喂给宝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