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家长放下手机,捧起书本,与孩子一道,去品尝甘甜,感受成长吧。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都知道阅读对孩子的学业和成长有帮助,春节假期延长是个绝佳的读书好机会。可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啊!
听听宝妈群里的吐槽:
馨妈:“天天为看ipaid制气。好不容易写完作业让他看会课外书吧,一眼看不到,就又看上动画片啦!要是读书能像看ipaid这样自觉就好了。”
尧妈:“我家孩子天天跟他那些汽车模型泡在一起,喊都喊不回来。让他看点课外书,屁股底下像长草一样坐不住。”
豆豆妈说:“年前给他买了一堆图书,想让他借春节假期好好读点书,哪知人家就是不理这个茬,整天对变形金刚绘本爱不释手,其余的故事书绘本看也不看。”
这些家长的吐槽,指向一个问题,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家长的指导和命令不管用。
可是,明明课外阅读是最令人着迷的事呀!
我小时是有名的“书迷”。父亲大学中文系时整套《文艺理论》教材,我从小学低年级读到中学,认识了那么多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人物,成为我一生的精神宝库。我有一个神技——借书。亲朋好友,同学老师,谁家有书都能被我借来。我妈嫌我放学后不看孩子不干家务光看书,时不时搜检大观园一样,把藏在被子,枕头,抽屉,包袱里的书搜出来,大发雷霆。我在唯唯答应之后,继续借书,藏书,读书。曾经一个时期,我的职业梦想是到书店或者图书馆工作,那我就可以扑到书海里尽情饕餮啦!
就想不明白,为何现在的图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精美出新,读课外书更加被老师和家长支持提倡,孩子却对课外书没了兴趣,以至于需要家长诱哄逼迫才勉强捧起书,却一转眼就丢下。
孩子们为何普遍对课外书不兴趣了呢?
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
网络智能文化,夺走了孩子的注意力。各类电视节目火爆激烈,ipaid和手机上动画片声光电画,目不暇接,谁还去看那些枯燥干巴的书籍呢?
各类兴趣班和网上课程,将孩子的课余时间榨干。孩子精疲力尽,光应付“必修课”已经精疲力尽,哪来的时间再涉猎“选修课”呢?
快餐文化盛行,孩子们已经没了“食欲”。各种书籍导读,选编,讲解,书籍太多太杂太乱,孩子像被零食撑坏肚子一样,早已失去了对主食的渴求。
作业繁多,孩子不胜压力。以小学一年级数学为例,各种花式作业,习题。不就是十以内百以内的加减法吗?何至于这么多的“弯弯绕”,让大学毕业的父母都懵头。每天还有一篇“口算打卡”家长们需要掐着表计时,判卷,然后填上做题时间,分数,还得监督着孩子将错题订正,加上语文,外语作业,还有办报,手工等各类亲子作业。家长们都不胜重负,孩子们好不容易完成作业,只想玩个痛快,谁还会看什么书?
归纳起来,如今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一是书籍文化过剩过滥,孩子早已没有了新鲜感和稀缺感;二是智能化抢占了孩子的注意力;三是,作业多没精力读书。
可是,阅读才是最好的学习呀,按照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阅读在各种考试中的作用和分数占比,越来越重,何况,孩子在人格心性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阅读啊!
所以,阅读这个功课,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做扎实。
建议一,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从幼小时候,就让孩子对书本产生亲近感。疑难问题,约着孩子到书中寻找答案;生活技能,向书籍请教;派发礼物,书籍领衔;亲子游戏,用书中故事做素材;读书到一半,亲子分别接续结尾……让孩子心理上跟书产生割舍不掉的联系。
建议二,不要过多限制。冰儿喜欢读搞笑的故事或者脑筋急转弯,妈妈极力扭转,希望他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冰爸却觉得开卷有益,只要不涉黄毒,读什么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慢慢孩子由一个类型扩大到多个类型。如果一开始逼迫孩子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造成厌恶逆反,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建议三,读书也需要断舍离。圣贤讲究“书非借不能读”,百姓知道“物以稀为贵”都是一个道理。书籍太多,孩子眼花缭乱,浅尝辄止,也不会珍惜。每个时期给孩子一两本书,让他全神贯注阅读,并读出心得,看到收获为好。
建议四,循序渐进,激励当先。孩子识字不多,开始阅读肯定速度慢还易出错,篇幅长一点的,容易厌倦退缩。家长尽量多多陪孩子读书,及时提供帮助,并不断赞许。桓桓喜欢收集成语,每读到一个成语就拿来炫耀。爸爸也总是表扬他又进步了,还专门替他准备了一个精美的成语积累本,时不时父子二人就欣赏一下。
建议五,家长表率最重要。在藏书多,家长阅读量大的家庭,孩子阅读根本就不是问题。很简单,从小耳濡目染,全家人读书就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当今时代,智能电子霸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连爱读书的人都禁不住碎片信息和快餐文化的诱惑,喜新厌旧忽略书本。为了自己不被碎片文化淹没,也为了给孩子无声的影响,请家长们注重读书,减少电子产品的阅读。
孩子对读书感不感兴趣,其实全在家长的示范引导。
想让孩子成为阅读达人吗?请家长放下手机,捧起书本,与孩子一道潜入书籍的海洋,去品尝甘甜,体会精美,感受成长吧。
作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头条号签约作者,头条青云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