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生病怎么办?能不能吃药?

作者:康叶试管婴儿 08-28阅读:347次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最好能坚持一年。但是在喂养期间,可能会有很多情况干扰母乳喂养的实施,其中妈妈生病可能是较为常见的。原则上,生病的妈妈应该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可是这些药物是否可以影响到宝宝,往往是妈妈最为关注的问题。

哺乳期生病怎么办?

1.抗感染药

这类药物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的频度较高。其中很多药物也可直接用于婴儿的感染。由于母乳内的药物浓度远远低于婴儿直接服用药物产生的药物血液浓度,所以,母亲在哺乳期间使用多数抗感染药物对婴儿都不会造成损害。

但是,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不能服用磺胺类、四环素、甲硝唑和奎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如果不得不服用,则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2.退热药物

常用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

前两者母乳中的含量极低,对婴儿影响极小;而后者的代谢产物——水杨酸虽然在母乳中的含量也不高,但婴儿代谢水杨酸的能力极差,因此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

3.治疗胃肠疾患药物

母亲哺乳期间使用一些H2受体阻滞剂,比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等,是相当安全的。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直接用于婴儿,治疗他们出现的胃食道返流问题。另外,奥美拉唑对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也十分安全。

患有炎性肠病(比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妈妈,必须同时或连续接受多种药物的治疗,包括激素的口服或灌肠治疗,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等抗炎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很快会从母亲体内清除,母乳中的含量中极低,因此妈妈服用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是,抗代谢药物,比如甲氨喋呤,在乳汁中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细胞毒性作用。如果妈妈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只能终止母乳喂养。

4.治疗糖尿病药物

胰岛素。胰岛素不会通过母亲血液分泌到乳汁内,因此妈妈可以放心使用。

口腹降糖药。虽然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但有经验表明口服降糖药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低血糖,所以应该限制使用。如果母亲必须使用,要密切观察婴儿,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5.降压药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包括双氯噻嗪和氯噻嗪在内的利尿剂已应用了几十年,至今还未见到对母乳喂养婴儿产生损害的报告。

血管收缩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母乳中的含量很低,目前没有婴儿相关损害的报道。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组较新的抗高血压药物。虽然目前对其在母乳中的分泌情况了解还不算太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期间母亲使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药,对婴儿是十分安全的。

阿替络尔等β受体阻滞剂在母乳中的浓度可达母亲血浆浓度的2~3倍,对婴儿可造成青紫、心动缓慢等现象,所以应限制使用。

6.治疗哮喘药物

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和预防哮喘中最常使用的药物。现在的研究表明只有极少量的激素可以通过妈妈的血液分泌到乳汁中。再者,现在主要使用吸入型激素,母乳中的含量就会更低。

包括舒喘灵在内的β受体阻滞剂,只有极少量可以分泌到乳汁内。坚持这些药物治疗,既能有效控制哮喘,又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现在很少使用茶碱预防和治疗急性哮喘。哺乳的母亲患有哮喘时,更是尽量不要使用茶碱类药物,否则容易造成孩子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

近来,使用较多的白三烯阻滞剂(例如:顺尔宁)给哮喘治疗带来了新的亮点;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这些药物是否可以被分泌进入乳汁。

7.治疗抑郁症药物

有些妈妈在分娩前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抑郁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现在提倡患有抑郁症的妈妈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传导介质的浓度,特别是神经元间介质的传导。为此,很多人都会担心母亲服用抗抑郁药能够影响胎儿或婴儿神经系统的远期发展效果。研究表明,现在推广使用的5-羟色胺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比如:氟西汀、含曲林)就比较安全,其母乳中的浓度不足母亲血液中的50%,到达婴儿血液中的含量极低,几乎测不到。只有个别报告显示,可引起婴儿不安、烦躁、婴儿肠绞痛、生长缓慢和睡眠不良等,但没有远期不良后果。

8.抗凝血药

肝素、法华令等抗凝血药物不会分泌到乳汁中。所以,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的妈妈可以放心进行母乳喂养。

9.催奶剂

催奶剂是刺激乳房产生母乳的药物,其中最常应用的是甲氧氯普胺。大量研究表明,短期应用(<14天)的确可以增加妈妈乳汁的分泌量,同时对婴儿来说也十分安全。

由此看来,妈妈在母乳喂养期间一旦患病,既不要拒绝用药,也不要任意用药。最好请自身疾病的诊治医生与产科或新生儿科医生共同商量,选择尽可能安全的药物。如果不得不使用的药物有可能损害婴儿,则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本文出自|康叶生命,更多详情请添加:kanyeekefu,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