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吴运芹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从只吃母乳或配方奶,到逐渐接受普通食物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补充营养阶段”。正确地添加辅食,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会产生重要影响。那么,第一口谷类辅食的添加,你做对了吗?
谷类辅食符合首选辅食的标准
辅食添加初期,很多妈妈都在纠结所选择和添加的辅食是否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对于大多数宝宝,第一口辅食喂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辅食可以强化铁,且不会引起宝宝过敏。
谷类食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婴儿最理想的第一辅助食品;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7 ~ 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也提出建议: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
这是因为,一方面精细的谷类不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宝宝出生4 ~ 6个月后,从母体储存到体内的铁逐渐在消耗殆尽,而母乳中的铁含量相对不足,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宝宝在这一时期对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婴儿特制配方米粉中含有适量的铁元素,并且比蛋黄中的铁更容易吸收。
TIPS:小宝宝的敏感性很强,麦粉中的麦麸及小麦的内在成分易造成过敏及引起腹痛、出疹等不适,而米粉中就没有这种成分。所以在谷类辅食中,通常以大米粉为首选,待宝宝适应米粉后,再视情况逐步逐量添加麦粉,以减少过敏的发生可能。
“第一口”谷类辅食这么喂
冲调米粉,用白开水还是用配方奶好?添加初期,为了让宝宝对米粉接受得更顺利,用吃习惯的母乳或配方奶冲调也可以。
待宝宝慢慢适应并接受后,还是建议用白水冲调米粉。因为,米粉中所含的植酸可能与奶粉中的钙结合而形成植酸钙,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
而且,冲调配方奶对水和奶粉都是有比例要求的,奶粉和米粉需要的水温也不一样,这个度一旦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到营养质量。另外,将米粉与配方奶混合喂,还可能造成营养素密度太大,容易造成过度喂养。
米粉调成怎样的稠度适合宝宝吃?开始的时候,应该将米粉调制得稀一些,甚至可以和配方奶一样稀,让宝宝的肠道尽快适应这种新食物。随着宝宝的成长和接受程度的改变,可逐步将米粉调制得稠一些。
添加后要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大便正常,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说明宝宝可以适应这种辅食,然后再逐渐增加量和稠度。从流质到半流状,然后过渡到糊状,米粉的性状虽然有变化,但实际内容没有改变。米粉的调制没有绝对的标准,因宝宝而异,更多时候要根据宝宝具体的接受情况。
最初添加米粉,每天应该喂多少?第一次喂一定要适可而止。就算宝宝爱吃,也要慎重,不要一下子喂多了,让宝宝消化不了。第1天只给宝宝喂1勺尖,浅尝即可;之后观察宝宝的情况,若无异常,第2天、第3天可以增加至1 ~ 2勺;四五天后,慢慢增加到3勺……
在喂奶前喂,还是喂奶后喂?米粉通常在喂奶后喂。随着辅食量逐渐增加,可安排在两顿奶中间给宝宝喂,因为这时宝宝胃里的奶量已基本排空,比较容易接受奶以外的食物。
宝宝抗拒不吃怎么办?一开始,有些吃惯了母乳或配方奶的宝宝,不愿意接受这种“新食物”,这是一种正常反应,妈妈不要着急,更不要勉强宝宝吃。还有的宝宝会用舌头把勺子和米粉顶出来,妈妈误以为他不爱吃。
其实,是宝宝不会吞咽,还没学会“吃”的本领。妈妈要耐心地反复尝试,坚持喂食,让宝宝慢慢熟悉并学会用舌头把勺子里的食物卷进去。实验研究显示,有些宝宝要经过15次以上的尝试才能添加成功。
4个添加建议
按质地: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从泥糊到软块先喂质地柔滑的泥糊,再喂质地稍厚的泥糊,逐渐过渡到质地软的小颗粒,最后为质地软烂的小块食物。
按阶段:吞咽期(6月龄)→舌碾期(7~9月龄)→细嚼期(10 ~ 12月龄)→咀嚼期(12月龄以上)从吞咽期开始,添加流食(如米糊);
舌碾期,可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粥等);
细嚼期的大多数宝宝,可转为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辅食,如软饭、小馄饨、面包片等;咀嚼期后,基本可以吃软烂的大人饭了。
按数量: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且按由少到多的顺序
一开始只是给宝宝试吃与品尝,或者说在喂奶之后试吃一点,待宝宝适应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
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过急
6月龄开始,每天可尝试给宝宝添加1 ~2次;7 ~ 9月龄时,每天可添加2次左右;9 ~ 10月龄阶段,每天可添加2 ~ 3次;10月龄以上,每天可添加3次。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