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第一天 教育领域有哪些看点和声音?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 03-05阅读:2672次

2018年“两会时间”已开启。

两会第一天,教育领域有哪些看点和声音?

01

搬走孩子重负之山让孩子们每天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针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要以制度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合理设计学生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当中解放出来。科学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培训。

王国庆说,政府要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的管理,让课外培训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变成强化应试的“助推器”、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更不能被有些人用来干扰教育秩序,煽动社会焦虑情绪,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

王国庆表示,学校要坚持科学施教,要建立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要以制度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合理设计学生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当中解放出来。对于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也要予以科学的引导。

家长们也要打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要克服从众心态,不要攀比报班,不额外给学生加压,避免形成“校内负担减了,校外又增加”。同时学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高效的学习习惯。

02

时隔13年教育改革再度位居两会热词榜第三

据人民网推出两会调查,哪些话题最受网民关注?今年,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向纵深推进,各省市高考改革陆续落地,“教育改革”话题时隔13年,再度挤进前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明确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投票结果显示,过半数网民认为,过去一年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差距在缩小。

2017年末,云南“冰花男孩”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如何完善和提高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网民普遍认为“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优化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布局”是当下农村义务教育应大力推进的举措。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

对于最受人们关注的高考改革,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网民认为“高考招生地区差异”是高招最需推进解决的问题,24%的网民表示希望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03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成为亮相2018两会部长通道第一人

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人民大会堂开启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先亮相,回应人们关注的课后三点半现象和校外机构补课乱象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

谈到小学生“3点半放学”引发的父母无法照看的难题时,陈宝生表示,各地都开始探索、制定政策,教育部将密切关注,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关心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们,他们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宝贝抚慰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现象更多的表现在大中城市,他们没有时间校后去接孩子,但是孩子到3点半就得放学。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他们没有办法去接孩子,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陈宝生说,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陈宝生介绍,目前已有25个省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如上海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要做到100%全覆盖,这个服务的时间是3点半到5点,参与这项服务的老师在效益工资方面给予倾斜。北京规定3点到5点,这个期间是校后服务的时间,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同时每个学生每年补助700-900元。”陈宝生介绍。

陈宝生表示,将密切跟踪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探索依靠社会力量解决问题。同时,他也表示,对于现在存在的乱象需要进行治理,如学校周围野蛮生长的托管机构等。“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这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陈宝生说。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上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话题时表示,要把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去,“让他们脸上充满笑容。”

陈宝生说,贯彻年初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改革的文件,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师地位、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陈宝生表示,完成这个任务主要做6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的补贴政策。

“另外就是要加强督导,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去,让他们脸上充满笑容,这就叫提高待遇。”陈宝生说。

此外,陈宝生还表示,要改革教师编制配备制度,按照合理科学的比例配备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入职、准入和离职的制度,提高教师入职的学历等等。同时,要振兴师范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

04

重磅!2018年10大教育关键词发布

3月3日,“2018年度十大教育关键词”发布。这是长江教育研究院在每年年初对当年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前瞻性分析与概括,是对本年度很可能成为新闻热词所作的预测。今年是哪些热词入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探索建设标杆大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05

7个民主党派提案呼吁加强学前教育

截至 3月 1日,8大民主党派共公布了 33份涉及教育的提案。其中,学前教育成为今年最大热点,民进中央、致公党中央、民盟中央及九三学社中央、台盟中央等党派提出了7个涉及学前教育的提案,占所有教育提案的近五分之一,内容涉及早教机构管理、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立法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学前教育的社会关注度。

各民主党派关于学前教育的提案如下:

·民进中央在拟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创新幼师培养模式,建立幼师全员培训制度。

·民盟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推进教育公平的提案》,希望通过加快《学前教育法》,支持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

·致公党中央今年的提案——《关于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提案》,关注幼儿园学位紧缺难题。

·九三学社今年的提案《关于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台盟中央拟提交《关于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聚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难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民进中央和九三学社中央都关注到了我国 0—3岁婴幼儿托育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拟提交《关于进一步规范早教市场的建议》。

去年两会之后,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部门都推出了很多措施,着力化解民众关注的中小学生负担重问题,缓解社会教育焦虑,维护健康教育生态。今年,我们期待代表委员们,把民众的呼声和关切带到两会会场,为人民建言发声,推动教育相关问题更好地解决,推动教育改革发展。2018两会@教育,中国教育在线持续为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