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育儿知识
01
▲
有没发现,有些人一整年都在咳嗽,有些人一整年都有痰液,有些人一整年都流鼻涕......
然后就有了这一句话:几十年的老毛病了。
以前当我们刚出现咳嗽时,觉得咳嗽是一种病,得治。
但是,当这种病成了老毛病时,反而就没有这么迫切的治疗需求了。
因为,什么偏方、药物、名医都试过了,就是不去根。
而这些人都会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老毛病都是从反复生病所发展成的。
也许是小时候,也许是读书时,也许是工作后......
当这个反复几率越来越大时,就成了今天所谓的老毛病。
02
▲
以前的老毛病多数是指老人身上的病症,而现在却有很多的小孩已经得了以前老人身上的老毛病。
1岁就有了哮喘,8个月就确诊出了鼻炎,什么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鼻窦炎、糖尿病等问题比比皆是。
为什么有的小孩一整年都在流鼻涕?
如果是说感冒,那不应该呀!
其实这孩子已经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的,所以每天早上一起来必需撸鼻涕的。
为什么有的小孩每天晚上都会咳几声?或是每隔几天就咳几阵。
其实这孩子已经患上了过敏性咳嗽或慢性支气管炎。
03
▲
只要持续咳嗽长达2个月以上的,多数已经发展成了慢性炎症,如过敏性咳嗽。
这也是导致孩子反复生病反复咳嗽的第三个因素。
生病不断尾就会尾大不掉,从普通的急性感染发展成了慢性炎症。
一旦成了慢性炎症,就不可能像普通急性症状那么简单,不存在几天就能好的,能几个月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还有很多的孩子是几年都好不了,一拖就是几十年的事。
04
▲
我们来回顾下前两篇文章讲到的:导致孩子反复生病反复咳嗽的三大因素。
一是,病症根本就没好,只是症状暂时被药物抑制住了;
二是,孩子的呼吸道系统的抵抗力太差了,又被重复感染的;
三是,已经由普通的急性感染发展成了慢性炎症,如过敏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
这三大因素并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紧密相连和一脉相承的关系。
05
▲
只要搞懂了这三者关系,你就能掌握如何预防孩子反复生病反复咳嗽的方法了。
当孩子在一次生病后,作为家长的你,是怎样做的呢?
我来帮大家回忆下,首先是带孩子去吃药打针,迫切地希望能在2天甚至1天能就看到以前那个健康活波乱跳的孩子。
吃药确实好,很管用。这里在第一篇文章中也说到了。
正是因为被药物的药效给欺骗了,所以就让家长变得不再怕孩子生病了,反正有药物有医生,怕什么?
实际上,把病治好的是身体内在免疫系统,药物只是提供了抑制病菌和缓解症状的支持。
只有免疫力强大才是让孩子少生病的根本保障。
06
▲
每一次生病,对孩子而言都是透支小小身体的能量。
本来是用于发育器官和发育体格的营养,都被消耗去支持生病和修复受损组织了。
所以你会发现,每次生病后,都会感觉孩子又瘦了,又丢肉了,发育也没以前那么快了。
但不得不说,这个牺牲还是值得的,毕竟病情好了。
如果这就是结果,是可以给点赞的。
但,往往这才是开始。
正因为每一次生病后,家长也不懂给于合理的营养支持,加上护理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在孩子病后处于体质虚弱和抗病能力低下时,又二次被感染生病了。
07
▲
每个孩子的免疫力本来都是挺好的,但经不住多少次的连续摧残呀!
生病一次是锻炼免疫,连续生病几次就成了摧残身体,特别是免疫力,以前100分也变成了现在的60分,甚至30分。
60分免疫力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去抵抗病菌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本来可以抵御杀灭病菌的免疫力也变得弱不禁风了。
一次又一次地生病,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感染。
没多久后,慢性鼻炎来了,过敏性咳嗽来了,支气管哮喘来了。
08
▲
并不是孩子拥有爱生病的体质,而是药物并不能让孩子少生病。
用药治病是真理,但得同时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这样才能避免生病的诱因,真正地减少孩子的生病几率。
一旦孩子处于反复生病和发展成慢性炎症时,说明孩子的免疫系统已经输给病菌了。
要想打败病菌,靠药物是不行的,只能通过营养来提升孩子的整体免疫。
很多妈妈有问我,理是这个理,但怎么做呢?
放心!
后面在公众号里,我会给出相应的一系列方案供作大家参考的。
09
▲
鉴于有的妈妈问到,食物过敏引发的咳嗽又是什么情况?
这里我也讲一下,其实和第三个因素的原理是一样的。
食物过敏引发的咳嗽属于过敏性咳嗽,主要病因是其支气管粘膜处于高度敏感状态,对外界任何刺激耐受性低。
不管是身体的哪些部位,只要没发育好或是被破坏后出现受损,就会体现出各种表现,过敏是一种。
最开始的时候,是感冒引起的咳嗽等不良反应,等咳嗽持续时间长了,或者咳嗽频率高了。
于是发现,渐渐的,遇冷、花香、风、烟尘、海鲜异蛋白便会引起咳嗽,因为已经成了过敏性咳嗽。
.
一分钟认识我
我们是爱心树的母婴营养师团队。
从2012年至今,已给超过10万+的妈妈们科普了2个亿以上的育儿知识。
所独创的小儿好养科学营养育儿理论体系,更是成功帮助无数的妈妈解除了育儿上的困惑及焦虑。
如果你是宝妈,关注我们准没错!
注: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学营养育儿”,咨询或转载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