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语迟?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各位爸妈一定不要错过!

作者:母婴育儿圣经 04-19阅读:2606次

语言表达不佳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往往是让老师“心塞”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和小朋友玩、不听老师指令,还脾气暴躁。

美国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刘雪曼说:“要高度重视的是,语言问题可能引发孩子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由于不能与人有效沟通交流,很容易出现多动、脾气暴躁或性格孤僻等问题。

家长一旦怀疑孩子有语言障碍,请不要盲目“观望”,认为孩子长大一些自然能“跟上”同龄人。家长应带孩子做语言障碍诊断性评估、认知评估、智力测试和其他神经发育疾病的筛查等全面评估,以免错过孩子语言干预的最佳时机。

如果1岁6个月的孩子,还没讲出有真正意义的一个词,如“妈妈”;两岁的孩子没有50个词的词汇量,并且不会组合词语,如“拿小车”,“爸爸抱”;三岁儿童不会说三个词的简单句子,如“爸爸开车车”,“妈妈拿水杯”……那就需要寻求专业诊断。

千万别在拿“王阳明”、“爱因斯坦”、“丘吉尔”来做案例了好么……

这是个案!个案!个案!!!而且他们那个年代,到底多少个孩子因为癫痫没有得到治疗从而命运悲惨,书上是不会写的。

我没学过医,但我知道那份小儿成长发育指南绝对是统计了无数样本才得出的结果,远不是一两个甚至上百个特例才可以挑战的!

不要再拿“贵人语迟”当做孩子说话晚的借口,借着亲朋好友的安慰不把说话晚当回事儿了,你要知道孩子说话早晚与父母的努力息息相关的。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早开金口,就得创造条件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1

“大话痨”练出“小话痨”

从宝宝刚出生开始,我就不厌其烦地和他说话,早上宝宝刚睡醒我就会逗着他玩,脸对脸慢慢跟他说:“妈——妈,妈——妈,叫妈妈,你睡饱饱了吗?你做什么美梦了?”

换尿布时和他说,穿衣服时和他说,做游戏时和他说,告诉宝宝现在正在干什么,“换上一块干的尿布”“宝宝伸伸小手”“宝宝拍拍小手”......好像他都可以听懂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我。

奶奶抱着宝宝的时候也会开启“话痨模式”,“小鱼在哪里?”“电视在哪里?”“这是奶奶的水杯”“吃完饭我们要逛街啦”.....

2

语言刺激,要有效交流

各位家长要注意了,让你变成话痨,不是让你变成念经的唐僧。

话痨模式,是让孩子学习并积累新词语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上的互动,与孩子建立情感沟通,并进一步促进孩子表达自己内心感受、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在与孩子对话时,面对面时距离要近,以20——30厘米的距离为宜,所以妈妈给孩子洗澡、换尿布,爸爸抱着孩子唱儿歌,这样的距离都非常适合对话。

最好能够跟孩子对视,看着他说话。而且对孩子说话时可以适当夸张一些,夸张的言语加上夸张的动作,可以唤起孩子对语言的注意。

3

语言刺激,重复而简明

和孩子说话,要让孩子能听懂,家长要尽量使用短小、简单、高音调、经常重复的句子。每天做的事情,都重复地和他说。

奶奶在家经常给宝宝读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奶奶在读的时候还会摇头,结果现在宝宝一听到《小白兔》就会摇头。

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我会经常给他哼唱儿歌《澎湖湾》《春天在哪里》《小螺号》等,宝宝会安静下来静静地听。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儿歌会刺激孩子的听力,而且容易记忆和模仿。

4

建立语言条件反射

孩子在睡醒了、吃饱了的时候,就会活跃起来,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妈妈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这些尚未成熟的发音,帮他建立条件反射。

当孩子高兴地发出“ma-ma”的音节时,妈妈马上面带微笑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并且慢速而清晰地说出: “妈妈,妈妈在这里。”慢慢地,孩子会把自己嘴里发出“ma-ma” 的音节和眼前妈妈的笑脸联系起来,“ma-ma”也就渐渐具有了意义。

5

耐心引导,别停留在“电报句”时期

一次说一个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段。1岁以后,孩子能把简单的词汇连接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像“妈妈抱”“爸爸饭”“宝宝要”等,这就是所谓的“电报句”。

这个阶段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他的词汇量在迅速扩大,家长要对孩子的表达表示肯定,并清晰、标准地重复孩子的句子。

21个月正是“电报句”向完整句子过渡的时期,家长要耐心引导。当宝宝说“宝宝要”时,你听明白孩子要表达的意思后,你可以给表述完整,“宝宝想要玩具啊,妈妈给你拿。”有一天宝宝会说出非常完整的句子。

(作者: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