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平
俗话说“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在我们生命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睡眠的滋养,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睡眠周期的各个时间段,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智的发育。深睡眠会让孩子的身体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促进体格发育,而浅睡眠则有助于大脑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发展,而做梦则影响着孩子情绪的调节。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跟孩子睡眠有关的那些事儿,看看如何让孩子睡得更香,长得更快!
首先,妈妈们需要明确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应该睡多长时间。咱们可以参考美国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简称NSF)发布过一项世界级的关于睡眠时间的研究成果。
图片及部分信息来自NSF文章: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time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ummary
这项研究不仅仅提供了对不同的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的建议,同时还给出了可能适用于某些人的睡眠时间。我们可以从图中找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睡眠建议,如下表:
怎么样?你家宝宝的睡眠时间在最佳睡眠时间范围内吗?相信那些看到自家宝宝只是处于尚可的睡眠时间段内的妈妈会不免有些焦虑。这里请你放心,个体之间存在生理特性的差异,只要孩子睡眠规律,清醒的时候精神状态良好,发育正常,就不用刻意干预睡眠。
但是那些睡眠时长不达标以及被各种睡眠问题困扰的宝宝,又该如何调节呢?这里给大家归纳了3种最常见的儿童睡眠问题以及该如何调理改善:
新生儿的睡眠周期非常的短,每个周期大约也就一个小时,所以小婴儿睡觉会非常不安稳。通常要到三个月之后,才能形成睡眠的生物节律,睡眠周期也会逐渐变长。
到了夜间,深睡眠与浅睡眠更替进行。正常的宝宝晚上都会有2-6次短暂的觉醒。而对于睡眠维持困难的宝宝,在短暂觉醒之后,很难通过自我安抚再次入睡,往往就会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再次入睡,增加了大人的负担。
改善婴幼儿的睡眠质量,首先要排除孩子身体健康的因素,如缺钙、中耳炎、湿疹等,都会困扰孩子入睡。其次,宝宝比成年人更容易情绪激动,太兴奋睡不着。妈妈需要避免孩子在睡前受到刺激,稍大的宝宝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安静的睡前活动,以便宝宝逐渐建立睡觉的链接。尽量避免入睡时过度的父母参与,在宝宝快要睡着的时候放到床上,轻拍入睡。
在宝宝入睡或夜醒后,允许宝宝通过吮吸手指、咬衣服、抱玩具等依赖物的方式,自主安抚进入睡眠。因为这是宝宝自己创造出来的主动维持睡眠的方法,来缓解妈妈不在身边的焦虑情绪。如有哭闹,则可以先等一等,再用最少的安抚方式(如轻拍)让宝宝睡着。通过适当延长等待的时间,慢慢地让宝宝养成自主入睡、自我接觉、自我安抚的能力。
宝宝在刚出生时只有睡眠压力,但没有昼夜节律,压力积累到阈值就会犯困入睡。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宝宝体内开始逐渐形成跟随日夜变化而调节的昼夜节律系统。在形成的过程中,宝宝会出现尚未完成适应睡眠压力与昼夜节律两个调节系统的一些情况。所以很多宝宝在3个月左右都会出现昼夜颠倒的情况,其实这是宝宝在逐渐形成昼夜节律的过程。
控制昼夜节律系统与光照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当宝宝出现昼夜颠倒时,家长可以白天多让宝宝晒晒太阳,特别是清晨和傍晚的阳光。如果晚上哭闹不睡得厉害,可以给宝宝洗洗澡、抚触,帮助ta情绪舒缓下来,再慢慢哄睡。
孩子大一些后往往越容易出现这类问题——不管大人怎么威逼利诱,孩子就是迟迟不愿睡觉。而一旦入睡,睡眠质量也还是不错的。
对于就寝行为限制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有明确的指令和规矩,在睡前安排固定顺序的、安静舒缓的睡前程序,比如洗澡抚触、亲子阅读等。一旦程序完成,就进入睡觉状态,家长自己也不再做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活动,逐渐培养孩子规律的睡前习惯。有时候家长下班回家晚,孩子已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睡前程序了,就尽量不要再和孩子互动了。
婴幼儿时期,孩子会由于生病、昼夜节律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影响睡眠质量。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了解宝宝在每个阶段的成长规律,不急不躁哄娃入睡,宝宝才能睡得安稳,睡得香甜。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