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育儿困扰
“我家宝宝两岁了,不爱走路,嘴里老是喊妈妈抱,妈妈抱。不抱他就两只腿把我的脚夹住,像爬树一样。根本没法走,这个咋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也有其她妈妈都有这样的感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宝宝刚学走路时拼命要走,妈妈带他出去,到处跑,想抱着都不成;等他完全能走了,一出门不是要爸爸背就是要妈妈抱,难道是宝宝长大后变“懒”了吗?
宝宝走路成长变化特征
宝宝会走、会跑后不愿多走路,不是什么病态,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行为。大约7个月的时候,宝宝到了走路敏感期,他们虽然不能走,但是不想坐着,总想拉着妈妈的手站起来或者蹦起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妈妈想抱着宝宝都不让,因为他们沉浸在走的愉快情绪中。
当宝宝走的肢体能力发展起来时,大约2岁,很多宝宝就要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了,他们不停地对着妈妈说:“抱抱!”这个时期也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妈妈绝不可以因为要让宝宝多走路,就拒绝抱宝宝,因为满足宝宝的情感需要和鼓励孩子走路同样重要。
既然宝宝让抱,就抱一会儿,但是如果宝宝一出门,就让妈妈抱,妈妈就要适度地拒绝一下宝宝了。
宝宝到了1岁,基本就开始走路了。伴随着独立行走,宝宝的独立意识也在发展。宝宝多走路,可以增强宝宝的身体素质,锻炼腿部肌肉,磨炼宝宝的意志力,增强宝宝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走路成长变化特征
1.他的小腿还不够强壮
1岁多的宝宝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腿部力量弱,容易觉得腿酸、走不动。所以,如果外出需要走相对长的路,如去公园游玩时,妈妈不妨带上小推车,当宝宝提出累了,不想走路的要求时,让他坐在小推车里适当地休息一下。这样,既不会打击宝宝走路的兴趣,妈妈也不会太累。
妈妈千万不要在宝宝学走路的初期,就让宝宝走一会儿、抱一会儿,养成了习惯,宝宝能走较远的路时,也不愿意坚持走,而让妈妈一直抱着。
2.他害怕摔跤
如果宝宝在走路时有过比较严重的摔跤经历,胆子小一些的宝宝会害怕自己走路。这在刚学会走路、还不够自信的宝宝中比较常见。此时,爸爸妈妈不要强迫他,可以在注意安全保护的同时,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宝宝重新迈步。比如,拿着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在远处“引导”他,让他因为感兴趣的东西而暂时忘了恐惧。
3.他想和妈妈多亲近
有些妈妈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宝宝,当宝宝有机会和妈妈在一起时,就会希望多和妈妈亲近一会儿,于是,“聪明”的宝宝便放弃了走路,来赢得更多的妈妈抱的机会。
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不妨在平时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宝宝,和宝宝在一起时,尽量多一些肢体的亲密接触,比如和宝宝依偎在一起读图画书,手拉手去探险等。只有和妈妈建立起安全型的亲子关系,宝宝才会更自信、更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
4.走路失去了最初的魅力
要让宝宝喜欢走路,先要为宝宝准备一双舒服好看的鞋子,许多宝宝会因为要炫耀鞋子上的漂亮图案而多走路;还可以和宝宝做一些走路的游戏,比如走“独木桥”、“踩影子”等;也可定一个比宝宝平时走的距离稍远的终点,比赛谁先走到等。
5.他不想只看到成人的大腿
这是一位妈妈的亲身经历,一次,当她的宝宝在商场里哭闹着不肯再走的时候,她蹲下身才发现,宝宝的眼里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像树林一样数不清的成人的大腿。于是,她立刻把宝宝抱了起来,走出了商场。
想办法让宝宝爱走路
到了该走路的时候,如果没有经过足够的步行练习,不但影响宝宝的腿部肌肉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宝宝意志、品质、心理方面的成长。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宝宝多走路。
1.和宝宝比赛
小宝宝都喜欢比赛,因为比赛有趣。当宝宝耍赖的时候,妈妈不妨对宝宝说:“我家宝宝是走路冠军,来,和妈妈比赛,看谁得第一!”当然,比赛的时候,妈妈不可以走得很快,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要稍微比宝宝慢一点,宝宝才有兴致比。
2.订立目标
如果走了一段路,宝宝不想走了,妈妈可以跟宝宝说:“走到那棵大树下,咱们就休息一会儿,然后妈妈给你讲故事!”一段路分成几部分来走,每一部分的路程都比较短,宝宝就不觉得累了。
3.有言在先
当宝宝提出去哪里玩的时候,妈妈可以先跟宝宝说清楚:“如果自己走路,就去!让妈妈抱着,就不去!”有言在先,宝宝就没法耍赖了。
4.用小动物来启发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会觉得周围一切的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当宝宝不想走路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看,小树、花儿,都在看着你呢!你不好好走路,他们就笑话你了!说你不是勇敢的男子汉啊”、“连小乌龟都能拿比赛冠军,我家宝宝也一定能的”,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好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