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干货】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画

作者:情商快乐营 08-22阅读:3748次

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画

现在大部分爸爸妈妈都是80后,从小受着传统的家庭教育,却生活在充满所谓素质教育的体系中,两者的并存让我们在文化上形成了一个追求独立、自主、创新的个人,却完全挣脱不开传统家庭教育的束缚,家长们和老师们的思想容易被僵化,无法摆脱。但好在现在科学发达,信息畅通,大家可以更多的获得正确理解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从而放弃一些老思想,老观念,但这也不能让人们完全摆脱已经成型的思维模式。大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会经常性的用老方法控制孩子。

这就出现了很多家长虽然知道在绘画中“画的像”并不是正确的测量标准,但还是在有意无意间用这种方式尺子在测量着孩子。有的家长一面在对孩子说:“哇,你画的真好。”一面又去对身边的家长说:“你看你家谁谁谁,画的多像啊,涂色涂得多好啊,我家孩子就没有耐心涂好颜色……”。如果让你判断这样的话,你是否也会觉得此前那句表扬很空洞呢?

如果家长能够正确的把握好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美术表达特点和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选择绘画班时,相信孩子都不会因为大人们错误的观念和不正确的理念而受到伤害,或者说是更少受到伤害。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绘画本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因为后天遭到了成人的破坏才使孩子们放下可以宣泄情感,自由表达的画笔。

再谈现在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现在幼儿园教学普遍出现重技法、轻表达的现象,老师往往也找不到教学的方向和根本,或者出于迎合家长的需求,而对孩子的绘画水平作整体划一的教学。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内心和年龄特点。

在我所带的班级,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喜欢绘画,因为他们敢去表达,我不会对孩子的创作做过多的要求,我也会在与家长交流的同时,告诉他们幼儿绘画最根本的是幼儿一种情感表达和宣泄的方式,我们成人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绘画作品里的情感和表达而不是空洞的技法。在教学过程中,相信你也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因不能达到老师课上要求的一些技法和目标而不敢动笔,以至于最后不愿意动笔。其实老师过度地要求这些是在活生生地扼杀孩子们的思想和灵魂啊!

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该如何去做好相应的美术教学呢?

我们学前期的美术教学更要注重孩子的年龄特点:

1岁左右。当孩子意识到手的存在,可以自己控制的时候,孩子开始了新的旅程。这个时期,孩子画画出于本能,她的涂鸦不像我们想象的一定要有个什么意义,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围绕着手运动的发展,也是生理成长的一种需要。

1岁半~3岁。当孩子可以自由的去控制,去玩耍的时候,他会发现不仅仅是笔,还有很多好玩儿的,例如撕纸时的畅快,剪纸时的节奏,经过团,压,折,卷之后的不同造型,原来手还有这么多功能,她的小手简直就是万能的。这段时间我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多让孩子动手体验,而不是单一的绘画。

3岁到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表现能力欠佳,所以我们还是以培养孩子兴趣、情感与简单的造型能力为主。这个阶段的造型能力是指的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观察。从教学观察中,我了解到,这时候的孩子只画自己所知,很少画自己所看。所以我所说的看、想、观察都是去丰富孩子的认知,然后让孩子们将其内化,表达出自己的东西,孩子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往往会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所以,这时候他们的画,重点不在看,而是听。听听孩子的表达,你会发现他的小思想原来那么的与众不同。

5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是想象力、表现能力、创造力爆发的时刻,因为一旦上了小学,很多东西会因为渐行渐远而失去。这段时间因幼小衔接,家长们在家也会越快越注重早期阅读,跟孩子一起阅读好的绘本,优美的诗歌,经典的故事和童画等。孩子们在绘画上也会将自己的所听、所看、所想加上一些稀奇古怪而又来源于生活的新元素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发展和表达需要,让孩子们回家可以画一些心情日记画。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因为孩子们入小学后要写日记和作文),也满足了孩子们画的欲望。因为很多东西在课堂教学上是满足不了每个孩子的绘画欲望的。

(文章作者杨红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文章配图为大班幼儿作品《海底世界》)

作者 |樊潇潇

公众号ID

happywin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