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摆渡
来源 | 读者(duzheweixin) 已获授权
“微德”即品德,细节见教养。
1
前几天,一则“午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的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江苏南通的一位妈妈,为了让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当上班上的值日生,在深夜11点左右和凌晨零点左右分别给老师发了几条长消息。
“刘老师,我儿子当个值日生就这么难吗,我相信我儿子表现不至于那么差吧……”
结果,这位妈妈并没有等来老师的回复,而是发现自己被老师“拉黑”了。
一气之下,她便把微信聊天截图发上了微博,没想到微博一发出,就引来了网友们的大量吐槽。
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家长给老师发微信时间:
据了解,事件中的“刘老师”家中有两个孩子,其中二胎宝宝刚刚一岁左右,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本就辛苦,对于“深夜骚扰”的家长,采取拉黑的方式虽然欠妥,但也可以勉强理解。
相比起来,这位家长的做法显然更令网友们感到不满。
家长关心孩子,和老师沟通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把老师看做24小时待命的服务人员,不分时段地随便发微信打扰别人,这样的行为就有些过分了。
2
现在,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人们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衍生词 ——“微德”,即一个人在微信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
可不要小看这个“微德”,因为它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情商和教养。
曾和几个朋友讨论过:“微信聊天中,最惹人讨厌的行为是什么?”
结果,大家一致选出了四种最“败人缘”的行为:
一、60秒语音疯狂轰炸
朋友小白说,每次她收到语音消息的瞬间,第一感觉就是抗拒。
“十秒就能看完的信息,他偏要让你花几十秒的时间来听,其中又不知会出什么差错……”
有一次,小白在开会的时候,一个很久不联络的朋友忽然给她发来一串语音。
小白开会不方便听语音,对方说话又不太清楚,转出的文字也看不出所以然。
怕有什么急事,无奈之下她回复对方:我在开会,麻烦打字可以吗?
没想到回复她的还是一连串的语音轰炸。
后来小白点开语音才听清,这个朋友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她要出国出差,拜托她代购化妆品。
而后面几条五十几秒的长语音竟然都是化妆品的种类和名字。
小白一个一个地听,不小心按断了语音,还要点开重听一遍,光记下那些化妆品的名字就花了半个小时。
每次提起这件事,小白都十分气愤:
语音虽然方便,但在很多时候,传递信息容易出现微小的偏差。再者,不太熟悉的人,使用文字交流,也是在保持一段舒适而礼貌的距离。
所以,简单的话可以语音说,具体的话一定要文字说,重要的话,那不如就打一通电话吧!
二、有事不直说,而是问“在吗?”
在微信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人:有事不直接说,而是先问“在吗?”
和过去的qq不同,现在大多数人的微信几乎是“全天在线”状态,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完全可以直接说出来。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
相信大多数人都收到过别人发来的“在吗”、“问你个事儿”、“有时间吗?”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对话。
其实,这种对话不仅拉低了沟通效率,也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对于这句缺乏“微德”的话,最好的回答就是:有事直说,没事的话就当我不在!
三、收到信息后,只用意念回复
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任何人都“秒回”,但收到回复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朋友小北是个典型的“聊着聊着就消失”的人,用网上的话说,叫做“意念回复”。
他常被身边的朋友吐槽“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轮回”。
因为这个坏习惯,他的女朋友总感觉自己被忽略了,不知跟他吵了多少次架。
在工作中,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得不到他的及时回复,对他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再也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小北之前总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小失误,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但他后来才发现,身边的朋友、同事潜意识都觉得他是个不靠谱的人,早已开始慢慢疏远他……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表示过,和“意念回复”的人聊天,感觉很痛苦。
不管和他们说什么,都好像是把一块石头扔到了大海里,没有一点回应。
其实,一个简单的收到回复,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你的一句收到,可以让人感到放心,感到踏实,更感到被重视。
这种行为意味着尊重,也意味着责任,更加意味着一个人的品质。
四、休息时间,肆意发信息打扰
歌手巫启贤曾在节目中讲过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凌晨2点,他正睡觉的时候,微信响了。原来是朋友发给他的视频请求,他点了接受。
结果对方说:“老巫啊,我们在KTV唱你的歌,你听。”
他生气地挂了,结果过了一会,手机又响了,对方再次发送视频聊天。
巫启贤还未开口,对方抢先喊道“不好意思啊,刚才信号不好,我重打一次,你听你听。”
接着传来了KTV里的鬼哭狼嚎声。
巫启贤气愤地说:“这种人就该直接拉黑!”
很理解巫启贤气愤的心情,因为我也曾在早上5点,收到过一位习惯早起的同事“聊工作”的微信。
因加班只睡了5个小时的我被铃声惊起,头昏脑涨,强打精神回复着同事的问题,结果一整天的精神状态都很差。
就像新闻中,半夜给老师发微信的家长一样,有些人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只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是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我也曾在周末下午收到过另一个同事的工作微信。
但微信内容简洁明了,开头是“很抱歉打扰你周末的休息”,中间是工作通知,结尾还说明了这项工作并不紧急,可以到工作日再处理。
相比起来,这位同事发微信的方式就让人觉得舒服得多。
在微信中,对他人的礼貌和体贴,也是“微德”的一种体现。
3
北野武曾说过:
微信里的潜在规矩其实很简单,就是隔着屏幕,能找准自己的分寸。明白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时间适合聊天,什么时候不宜打扰别人。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微信里,也会坚守自己的礼貌,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这便是“微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身上真正的修养。
微德即品德,细节见教养。
发微信前,三思而后行,才能在言谈之间,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
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