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在我们后台留言说“宝宝查出贫血,很多人不是说母乳喂养的宝宝不会贫血吗?”“宝宝一点肉都不吃,会不会贫血?”“宝宝8个月了,吃什么食物补铁?”其实我们经常说的宝宝贫血,全名又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除了缺铁性贫血外,还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介绍宝宝最常见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宝宝容易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宝宝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最高,如不及时治疗严重危害宝宝健康。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在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会出现“生理性贫血”,多为自限性,3个月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缓慢增加,于12岁时达成人水平。
宝宝出现贫血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先天储存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孕晚期最后3个月为最多,所以早产儿、双胎以及孕母严重缺铁可导致胎儿储铁减少。
铁摄入不足:这是宝宝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但人乳吸收率较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宝宝在1岁以内生长发育最快,3-5个月时体重为初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为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快速增加,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容易缺铁。
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比如牛奶、茶、咖啡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铁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此外,慢性腹泻不仅影响铁的吸收,也加速铁的丢失。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肠息肉、钩虫病等),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宝宝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
如何发现宝宝贫血?
妈妈最关心的其实是如何发现宝宝贫血以便及时治疗。虽然轻度贫血不容易被发现,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家长如果发现以下症状,自己又不确定的,最好到医院看看:皮肤黏膜(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苍白,容易疲乏、不爱活动,大些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头晕、耳鸣;肝、脾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肿大越明显;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头萎缩等;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系统:明显贫血时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常规作为贫血的标准,最好在3、6、12、18、24个月做个筛查。
如何纠正贫血?
已经确定贫血如何纠正呢?首要的是去除上述引起宝宝贫血的病因;合理喂养,适当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牛肉、血豆腐等,这些都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家长要经常给宝宝吃;需要药物治疗的宝宝要遵医嘱足疗程的治疗,一般铁剂要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的6~8周(铁剂补充谨遵医嘱,不得擅自服用)。
补铁剂服用的建议:
1、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在宝宝服用铁剂的时候最好同时服用VC或者含VC比较丰富的蔬果(草莓、橙子、橘子、柚子、猕猴桃);
2、液体补铁剂容易造成,牙齿暂时性变成灰黑色,最好喝药之后让宝宝喝点水或者漱口。
补铁剂会引起大便变黑,家长无需担心。
如何预防贫血?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利用率较高;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6月龄内的宝宝主要靠胎儿期肝脏储存铁来维持体内铁需要,满6月龄后从辅食中获得铁。因而宝宝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高能量食物,比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
3、宝宝饮食中加入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羊肉、里脊肉),鸡蛋,肝脏,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等,是宝宝不可缺少的食物。
4、针对早产儿宝宝,根据2011年WHO的“低-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和2009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早产儿生后2~4周需开始补充铁2mg/(Kg·d),直至纠正年龄1岁(具体用量遵医生医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