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其实可以不拼学区房拼这个!

作者:大J小D在美国 10-24阅读:1626次

上周在上海期间受邀在中国幼教展的《两岸学前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了一次分享。其实受邀后自己就挺忐忑的,总感觉自己还不够格。

当时我老公和我说了一句话,“你既然被邀请了,那么说明主办方是认可你的。够格不够格不是你自己可控的,你可控的就是把自己要分享的信息准备充分,干货满满”。

说实话,我还蛮感谢老公的这句话的,分享完了反馈还是不错的,而对我来说又是人生的一次突破。那天结束后,我走下台就和小助手说,如果大家也在现场就好了,不过我回去要马上把内容分享给你们。

打造孩子成长生态环境

之前在新书发布会上我分享过“成长型家庭教育模型”,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四年多,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20年后依然优秀?,提出了一个鱼缸类比,养好一个孩子,不能仅仅只盯着孩子本身,而是需要注重整个生态环境(就好比养鱼不能只看鱼,更要关注鱼缸的生态)。

那从我角度来看,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中有四大类:知识、技能、性情、情感。而我们在打造孩子成长这个生态环境中,都过度侧重知识,而忽略了后面三者。

老师和父母都是孩子的引导者,儿童只要在对的环境,他们自发会有无穷的探索欲望和学习能力。可见环境是非常好的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打造孩子发展的四大因素。

多感官的环境有助于更好的知识获得

学龄前孩子的大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秒会有100万个大脑神经元突触连接在建立,到六岁达到峰值,之后就会有所回落,保留下“最有用的”部分。

我们现在所说的学龄前的启蒙,其实就是在最大化帮助孩子大脑建立更多的神经元突触连接。而有研究发现,当孩子可以最大化调动自己的感官时,他们的神经元突触连接就会越活跃。

这个脑科学研究发现就是提醒我们,需要时刻有意识地去发现周围环境是否最大化地让孩子可以调用自己的感官。

比如说,当孩子在玩水时,我们利用语言提醒孩子调用自己的视觉和触觉,“水流了下来,感觉凉凉的”;提供橡皮泥时,尝试引入一下带有气味的,比如下图就是在苹果旁边放上了苹果味道的橡皮泥,引导孩子去闻一下,看看是否味道一样的。

总之,在生活日常中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提供多种“刺激物”,最大化地提醒孩子,他可以看、听、闻、摸、尝。

足够丰富的工具促进更多的技能掌握

学龄前孩子不该仅仅只是学知识,更该侧重于技能的习得。很多父母老师会分不清“知识”和“技能”的区别,从我角度来看,“知识”只是知道,而“技能”是做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教孩子从1背到10,那就是知识,但是当孩子可以学会正确数数,那就技能。如果我们无法区分这个差异的话,我们就会陷入灌输孩子知识为导向的模式。

那么如何真正可以让孩子从“知道”变成“做到”呢?那就是要提供很多很多让孩子自己探索实践的机会,而这当中就是要提供足够丰富的工具。当然,老朋友们肯定知道了,这里的工具,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是玩具,而这就是“玩中学”的精华所在。

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所强调的,尽量丰富玩具的选择种类,不要用自己的喜爱或者认知局限了孩子。(戳->早教启蒙,从选对玩具开始|纽约幼儿园必备玩具,你家都有吗?)

良好人际互动环境培养可习得性情

谈到性情,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的”,但美国早期儿童教育专家Katz就提出过“可习得性情”的概念

她觉得这些受后天环境影响所养成的性情,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成绩、个人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意义。这些“可习得性情”就包括了好奇、创造力、合作精神。

那么如何利用环境培养这些性情呢?从我角度来看就是,互动和想象是特别重要的。互动,顾名思义就是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孩子去接触比家更大的世界,或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见世面”。

但所谓的“见世面”,绝对不该只是停留在出门旅行这个层面的,这个话题我之前就写过,戳->《有钱才能见世面?普通家庭这么做同样可以打开孩子的眼界》,今天就不展开了。

而想象的本质就是不要过早地去灌输孩子具象的知识,不要过早告诉孩子太多“非黑即白”的答案。这个其实非常容易让父母们恐慌,因为总怕孩子不知道“对的”。

我在养育小D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心得就是,不是不教,但不要急于告知,而是同样带着“好奇心”去多了解,也就是多问“为什么孩子是这么想的”。

这是我女儿幼儿园的一张照片,对我来说就是非常好的诠释了“环境促进可习得性情的培养”。老师只是提供了一盒大大小小的圆木块,结果他们自己开始玩了起来,结果好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觉得这是演奏的乐器,之后她们一起讨论分配任务,组建了一个乐队。

这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在萌芽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讨论和互动,也是孩子们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对于这样一群还处于“自我中心”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通过这个乐队小游戏认识到,原来“1+1可以大于2”。

打造巩固“情感稳定金字塔”

谈到情感,大家现在对于如何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情绪管理已经不陌生了。从我角度来看,孩子的情感发展,有三大非常重要的纬度:安全感、归属感和能力。安全感不用多说了,这是最基本的。而另外两个也是同等重要的,却经常会被忽略。

归属感,现在很多比较好的幼儿园的教程已经有所体现,比如小D幼儿园会特地强调“社区”的概念,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是需要帮助孩子去了解和认识他所处的“大环境”。

对我们父母们来说,最简单的就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去哪里”就是一个“物理距离”的移动,而是在每次物理距离发生的时候,和孩子说说,那里是什么地方,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去那里等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多去幼儿园,让孩子意识到“幼儿园是家的延伸”。

能力对应的是孩子自尊自信的程度,不仅仅是呼应了第二点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很关键的意识,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到,而不是替孩子做到。聪明的父母永远都是“脑子快一点,但是手和嘴巴慢一点”。

现在父母们之间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学区房”,纽约和国内一模一样。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学区房”也是在帮助打造孩子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而不该只是保障孩子通入某个学校的途径,毕竟孩子进入这个小学后还有中学、大学、工作,我们真的无法保驾护航一辈子。

“童年不仅仅是出生到成年前的时期,更决定了一个孩子生命的状态和质量”,因此,对我来说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在他们生命最初期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系统。

大J叨叨叨

现场分享和文章总结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当时现场讲了接近1小时,文字整理只能是精简版了,大家如果对于某个点有疑问,也欢迎给我留言,我以后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再单独写详细一点。

我总是经常会写“不讨好”的文章,经常就会收到一些朋友留言觉得“好深,看不懂”,今天这篇也许也会这样的吧。时不时的也会有沮丧,但是我还是会坚持分享这些,因为我觉得这些是重要的,也是我想分享的。也感谢每次这样情况下,会有很多人给我文章点赞,让我知道“志同道合”的人也有很多,给了我很多坚持下去的力量。

推荐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 这孩子怎么总说不听!父母学会这四点,胜过100个好老师
  • 有钱才能见世面?普通家庭这么做同样可以打开孩子的眼界
  • 乐高积木除了搭,这些“玩中学”的精华千万别错过
  • 看过德国和美国展,没想到上海玩具展还有这些惊喜等着我

2、早教启蒙核心

  • 在家早教没那么难,这两点做对了,大方向就不会错!
  • 又好又贵的运动早教班,精髓在这里,了解了在家也能做
  • 早教值得去吗?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钱
  • 抬头看路就不焦虑|从出生到上小学,我是这么规划女儿兴趣班的

3、孩子动脑筋

  •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培养出了无能的孩子
  • 偷师|纽约幼儿园老师用“搭脚手架”的方法激发孩子潜力
  • “你怎么学习不动脑筋呢?”原来这个能力需要从小启蒙
  • 比天赋智商更重要,美国人最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