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欺负别人或者被人欺负的事情,作为社交的必备环节,这其中充满了学文和处理智慧。因为处理不当既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阴影,影响孩子人格的建设和人际交往。要解决孩子欺负与不被欺负的问题,关键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才好更多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1岁前:打人行为纠正
1岁前的宝宝已经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越是兴奋的时候,会有很多肢体动作,对孩子大动作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是有好处的。而1岁前孩子打人,更多是为了吸引注意,加上他的手部动作的发展,但自控能力不能很好,需要我们要告诉和引导孩子,度在哪里,怎么做才更好。不然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将来成为真正的暴力“熊孩子”而不被人欢迎!
错误做法:很多大人宠爱孩子,在宝宝激动地伸手打人时兴奋地大喊,甚至逗弄夸奖孩子,而不是制止,这无疑是在强化孩子错误行为,让宝宝以为打人是对的行为开心的事。
正确的做法:
1.严肃的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会让人不开心。让宝宝认识到这是个不受欢迎的动作。
2.引导宝宝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亲密行为和情绪。比如,想要跟我打招呼?那我们来握握手吧。然后不妨轻轻摇一摇宝宝的手,念一念儿歌:拉拉手点点头,你是我的好朋友。多多演示,宝宝就会慢慢纠正过来。
1-3岁:有情绪的宣泄
1岁开始,宝宝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也开始有了社交的萌发或意愿,会不自觉地找小伙伴玩,一开始可能只是被对方手中的玩具或好吃的食物,好看的气球等吸引。这个年龄段宝宝表达情绪是很直接的,高兴了就大闹大笑,不痛快了会直接摔玩具,大哭大吵。而1-3岁的宝宝欺负人更多是带有情绪的。他本身也是陷入到这个情绪里面(不管是开心还是伤心难过也好)。因此对于3岁前宝宝,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情绪。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社交。
正确的打招呼:宝宝用打人的方式与他人打招呼,不论是自己宝宝还是别人宝宝,都可以委婉的阻止,纠正这种非恶意的伤害。告诉他,我们更喜欢:热情地上去抱人家,或轻轻拉拉对方的手等;
正确处理玩具零食纠纷:宝宝想要玩对方的玩具和零食,每次出门时带上一些玩具或零食,方便宝宝与别人交换着玩。同时也要引导宝宝表达自己意愿,征询对方意见:“我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我可以跟你换着玩具玩吗?”
3-6岁后:行为引导的关键补救期
古人云:3岁看大,7岁看老。如果宝宝3岁后,仍动不动就打人,或用哭闹等发泄极端情绪,就要重视起来,并对其行为做引导和纠正。宝宝良好行为的塑造和习惯的培养,包括为人处世习惯、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孩子性格中不可或缺部分,而且越大越难改变!
心理专家分析发现:这类孩子本身大多是缺乏安全感的。家长想一想平时是否从不跟孩子谈感情,总是要求、命令;很少夸奖孩子的进步、努力,经常批评孩子的错处、不当。
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做?给孩子的安全感远远不仅是:足够的物质基础!需要更多心理上的爱与支持!
改变孩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首先要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氛围,修补跟孩子的关系。家长试着少对孩子一做错事就发脾气,不要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情绪亮出来,而是去听听看孩子的情绪是什么,多一些沟通。对他的积极变化和改变而欣喜,孩子自然才有动力做出改变。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并让孩子感受你和你的爱的存在。孩子越是大,固化的行为就越是难改,所以我们父母需要更多耐心才行。
1.家长的情绪控制与共情
首先,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被欺负了,都会暴跳如雷,很大不得马上干架讨说法!其实恰恰是家长首先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情绪是什么样子,会带来什么后果,都直接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跟情绪和平相处的过程中,也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样孩子未来遇到问题时才不是责怪他人、大哭大闹、情绪崩溃,而是第一时间思考:我怎么了,我该怎么办……这恰恰是一个培养孩子高情商的绝好机会!
其次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情,让孩子把难过、沮丧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关心他面临的处境,从而帮助孩子更快地度过因为被欺负而导致的坏心情。
2.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如果被小朋友无意推到了或打了,让孩子大声说出来:“你把我弄疼了!你要给我道歉!”让孩子学会自己宣泄出不满的情绪,自己处理这种无意伤害!
如果对方恶意欺负人、打人,可以让孩子不要跟有攻击性的孩子玩,因为他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或许有时就算你不跟他玩,他也会来撩你,这时候就要告诉自己身边的成年人需求帮助。
3.让孩子学习防身术
当遇到真正的熊孩子,告状其实这都是很被动的方法,最主动又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习一些武术也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教会孩子讲明不可以欺侮别人,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也能保护自己。
坐月子吃什么好?产后如何恢复身材?母乳不足?如何带娃少生病?辅食怎么做补钙补铁补锌?欢迎关注我,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