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妈博士 第 94 次与您友好分享
2018|10|29
大约从宝宝8个月开始,很多宝宝开始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害怕的情形。于是,每天早上爸爸妈妈上班出门前,被分离焦虑控制的宝宝们,轻则眼泪汪汪、黏人不放,重则撒泼打滚、鬼哭狼嚎。宝爸宝妈们郁闷了,我家宝宝一直是乖乖小天使,这可怕的分离焦虑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婴幼儿在与最亲近的人分开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以此来抗拒分离。实际上,这是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常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 · 鲍尔比通过观察、研究,将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划分成3个阶段:
1. 反抗阶段
哭闹不止,踢打他人;
2. 失望阶段
哭泣吵闹减少,表情冷淡,不愿意搭理他人;
3. 超脱阶段
对外界的排斥感减少,愿意进食、玩耍等。一旦看见父母又表现得很伤心。
分离焦虑的表现
当孩子与熟悉的亲人尤其是妈妈分离的时候,感到害怕、忧郁,情绪和心理上会出现焦虑,学龄前儿童常有此种表现。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宝爸宝妈无需过于担心,而要尽快帮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
体现在生理变化上,会有如下的症状
1. 在没有亲近的人的陪伴下,拒绝上床睡觉。
2. 晚上睡眠不好,做噩梦的次数明显增加。
3. 反复出现不适,如头痛、恶心、呕吐、胃疼等症状,尤其在亲人离开时特别严重。
4. 抵抗力明显下降,经常会发烧、感冒、肚子痛等等。
体现在情绪变化上,会有如下的症状:
1. 孤独与迟钝
宝宝主要表现为不合群,集体活动和游戏不愿意参加,封闭自己,对陌生人表现出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的特点。
2. 恐惧和胆怯
表现为怕黑、怕见人、不敢独处等。此类小朋友易变得懦弱,缺乏自信。
3. 固执与韧性
此类孩子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哭闹、打滚,或者用拒不吃饭来表示反抗,一定要大人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
4. 暴怒
一旦违拗宝宝的意见,宝宝便大哭大闹,甚至出现扔东西、咬人等激烈反应。更有甚者哭叫后还会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四肢僵直等症状,俗称大憋气的现象(医学上称为屏气发作),过一会儿才恢复正常。
5. 顽固性习惯
宝宝因为精神紧张,下意识会吮吸手指、啃指甲等,这些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久而久之会形成顽固性习惯。经常吮吸手指还会使婴幼儿感染疾病、牙齿闭合不良等,对孩子的心理、性格发展十分不利。
如何快速帮宝宝度过“分离焦虑”
1. 扩大孩子的接触面
从小要让孩子习惯多人养育,不要让孩子依赖一个养育者,让孩子尽量多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让孩子拥有多个一起玩的小伙伴。要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胆小、怕生、怕人多等。
2.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妈妈要注意避免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否则孩子一旦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就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 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
当小朋友来家里玩时,爸爸妈妈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分享,以培养孩子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样孩子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就能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减少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
4. 做好入托前的准备工作
在孩子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经常给孩子讲托儿所或幼儿园的生活。告诉孩子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做游戏非常开心。也可以提前带孩子到托儿所或幼儿园参观,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是到了入园时生硬地把孩子推进托儿所或幼儿园,自己一走了之。
在孩子进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头几天中,爸妈可以陪同孩子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里玩玩,随着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熟悉、亲近起来之后,爸妈可以逐渐减少陪伴的时间,直到最后完全放手,切莫操之过急,以免加重焦虑发作。严重的焦虑症宝宝要立即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5. CES疗法
对于焦虑症,CES(国内叫安思定)是经多个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美国FDA、中国药监局、欧洲CE认证)审核或认证,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疗效、质量稳定的医疗器械。并且可以取代药物,一种没有副作用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6. 药物治疗
对于个别有严重焦虑症状,影响到饮食和睡眠并且躯体症状明显的宝宝,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较好,副作用较少,但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儿童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7.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如果父母本身有焦虑倾向,就要认识到自己个个性弱点对宝宝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家庭中传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爸妈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虑,对宝宝表现得耐心、冷静是很重要的。
几乎每个宝宝都会经历分离焦虑。面对宝宝的一切反常状况,我们既要保持镇定又要积极解决问题。切不可以因为自身烦躁迁怒于孩子,从而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及宝宝的身心健康。
知识有趣,轻松育儿——妈博士
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图片来源:
千库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