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互换礼物:杜绝“攀比”关键在家长

作者:宝宝地带 12-30阅读:1406次

新年临近,幼儿园要举行新年联欢会,老师请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联欢会上抽签互换。但随之而来的礼物攀比——换礼究竟该“重情”,还是该“重价”问题,也让不少家长犯难,如有孩子用一只八成新的玩偶熊换回一个全新的遥控汽车,大喊“妈妈,我觉得赚了”;同时,那些“赔了”的孩子,如用一大盒进口巧克力只换回几张彩色贴画,则明显感到失望。(《北京日报》12月29日)

资料图片 图据东方IC

在新年这样的节日,让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互换礼物”活动,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不仅能帮助小朋友相互表达情义,而且有助于“让孩子学会沟通,享受被同伴认可的自信。”但如果这样的“互换礼物”活动,掺杂了太多的攀比心理,过于在意计较换礼过程中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显然又误入歧途。不仅会让“互换礼物”本身变味变质,更会无形中污染孩子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消极不良的“教化”作用。

原本充满善意初衷的“互换礼物”活动,何以会滋生各种攀比心理、“重价”现象?其中的真正关键,显然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自身。因为很明显,对于像幼儿园小朋友这样天真单纯、淳朴未凿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可能过于关心和懂得礼物价格的区别,即使一时童言无忌于“赚了、赔了”,也多半来自家长濡染、教化的结果。在小孩子们眼中,衡量礼物价值的标准实际上主要是“好玩”,而不会是“价格”,正像有的小朋友所说,“只要是可以玩的都是好礼物”。

相反,对于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来说,尽管他们或许也会在言辞上反对礼物攀比,而真正在意攀比的,也往往是他们。

这正像许多家长谈到的,“接送孩子,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我家孩子这次送的礼物太便宜了,感觉都不太好意思见其他家长。无形中,就有了‘攀比’的意思”,“好多礼物都包装精美,一看大小就知道不便宜,我们孩子的贺卡肯定拿不出手。”这也就是说,小朋友“互换礼物”过程中的攀比,归根到底,其实还是源自家长的攀比心理作祟,实乃家长之间的相互攀比,孩子只不过是其中的攀比道具而已。

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攀比,关键还在于家长。

在于他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摒弃这种攀比心理,能否站在“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教育高度,减少和杜绝这种攀比心理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

要知道,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都是教育,都是不容掉以轻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