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日本幼儿园发生的真实一幕,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kmba园长论坛 01-09阅读:5076次

近期日本幼儿园的身体素质课传遍网络,这个素质课令我们汗颜。

项目之一是侧体翻。

小朋友一个个生龙活虎,跑动翻滚,一切井然有序。

项目二是下腰并且有一个小朋友站在身上。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体能训练

项目三是跳马。

垒的比自身还高的箱子小孩子们动作流畅,毫无迟疑,一跃而过。

项目四是难度最高的倒立行走。

他们做起来毫无迟疑,速度非常快。偶尔有失误的他们也是爬起来接着再来。

动作完成后老师一个口令,孩子们就迅速归位,从孩子们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活力十足不知疲倦,而且训练有素。

看着这些图片,不得不感叹,这与我们国内小朋友的差距也太大了。同样大的孩子,我们的小朋友起跳都有难度。

对此,家长们也都纷纷赞叹日本幼儿园的理念先进,觉得这些孩子能变得那么优秀,都是因为幼儿园。可是,这单单只是幼儿园的问题吗?试想一下,要是我们幼儿园也开设这样高难度的体能课,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上这门课呢?上高难度的体能课,也意味着会有受伤的风险。听到“会受伤”,相信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这门课了。

其实,别说上这样高难度的体能课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磕磕碰碰,都不淡定了,有的家长还纷纷对老师和幼儿园进行了投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家长应该理性的看待。

//

理性看待孩子

在幼儿园的磕磕碰碰

作为家长,最害怕就是听到孩子受伤、生病的消息了,哪怕只是孩子身上出现一点点小磕磕碰碰。所以,很多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伤害,对孩子做出了各种各种的制约,不可以运动,不可以参与户外游戏等等。这样把孩子隔绝在一个零伤害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好吗?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动作协调能力差,玩耍中难免会发生磕碰。幼儿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安全教育,不是过度保护,而是适度放手!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恰恰是要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生活,暴露在适度的危险中,而不是隔离各种危险!

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去体验才能理解、掌握。例如,孩子每天听大人说话聊天,一岁的小宝宝就可以学会开口叫爸爸妈妈,而如果你教他发音规则,语态语法那他是万万学不会的。同样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摔几个跟头,孩子就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肌肉,怎么判断台阶的高度,怎么正确的与朋友交往,对危险也才会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在孩子本该认识危险,体验危险的时期,家长总是叮咛孩子这个危险那个危险,甚至拒绝孩子接触所有的危害,将孩子包裹在一个无危险的环境中。这样只有两种后果:一是失去你保护的时候,他不会识别危险还得摔跤;二是他害怕这所谓的危险,再也不敢尝试。

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对孩子说教安全,让孩子脑子里刻下一个危险的意向,发生的时候躲得远远的,而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升级打怪。在生活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在安全范围内适度尝试危险,让孩子自己拿玻璃杯子,使用工具,登高爬低,和陌生人说话等等。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危险,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应对各种危险。

//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

在幼儿园的磕磕碰碰

不过度紧张

孩子身上小的淤青、擦伤、磕伤等,并不会对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孩子本身自己并无心理上的影响,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的伤口进行医护处理即可,甚至没有追究原因的必要。这对孩子来讲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孩子自己会总结为什么受伤,并避免再次受伤。

积极沟通,大事化小

如果孩子的磕伤有些严重,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家长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与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及时沟通,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如果是幼儿园的责任,且园方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满解决;如果是自家孩子的责任,则配合园方将后续事情处理好,同时教育孩子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不当面质疑老师

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磕碰,最紧张的就是老师,她们恨不得自己受伤也不愿孩子受伤。因为当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时,老师就有了一份责任。如果家长对于事情的解决有异议可以单独找老师或者其他孩子家长商议,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质疑老师,否则会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望,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安全教育并不是将孩子隔绝在一个无伤害的环境里。家长应理性地看待孩子在幼儿园的磕磕碰碰,给孩子在幼儿园更多的活动空间。适度放手,让孩子去触碰危险,探索危险,不断扩大孩子的安全边界,让孩子建立起把危险转化为安全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建立起安全的内心世界和外部能力。

△本文的图文素材来源网络,由微信公众号“KMBA园长论坛”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