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冬里外国小朋友运动,成中国父母话题说起……
在寒冬,国外小朋友的运动情况,总能成为中国父母的话题:
大冬天里,瑞典孩子们会在大人的鼓励下出外活动,即使下着冷雨,也不会阻碍孩子们到森林或街头玩耍;
荷兰的孩子从幼儿园年龄开始,就每天至少在室外活动40分钟,下雨和下雪也不例外,荷兰父母认为让孩子的身体适应气候很重要;
芬兰的小朋友会在冬天玩越野滑雪,甚至冰泳,据说芬兰是全世界最热衷运动的国家,10岁以下的小朋友99%都热爱运动,每天至少运动2个小时;
而日本,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冬季耐寒训练,雪天里,孩子会光着膀子在操场上运动和玩耍……
▶为什么外国父母这么重视孩子们的运动?
“运动”相当于“免疫力”
据日本Crayon杂志调查表明,现代小朋友的体温平均为36℃,而数据表明,在50年前小朋友的平均体温是37℃。体温稍高还是稍低好呢?我们知道,体温稍高,意味着孩子身体的新陈代谢是比较好的,而良好的新陈代谢会带来两个好结果,一是身体的免疫力也比较好;二是孩子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也比较好。所以,当父母们发现孩子平时的体温都低于37℃,甚至更低,那么就要重视孩子们参与运动。缺少运动,孩子容易生病,身体发育也不如其他孩子好。
“运动”相当于给大脑灌溉“智力”
各国的神经科学家们经常说的一个结论是,当孩子们从小运动足够,孩子大脑的认知力会比较优秀。包括协调多种动作、信息和反应决策的脑区也会发育得较好,简言之,孩子从小运动得好,大脑会更敏捷。所以,“运动”相当于给大脑灌溉“智力”。知名大脑神经科学家Terrence Seinowski说,运动是孩子大脑需要的东西,不仅能让大脑休息,还能使大脑神经元继续生长。英国有一位名叫马克·弗罗斯特的可爱校长,甚至建议孩子们在考试前爬树,注意,是“爬树”!而不是学习。
▶父母们要重视:幼儿期,四种运动对孩子很重要
有些妈妈曾经跟我说,她们不懂如何给宝宝早教,其实运动也是早教的方式之一。下面被称为婴幼儿期四种非常重要的运动方式:
1、粗大动作类运动
俯卧、翻身、爬行、攀爬、走路、跑步、游泳、踢球、骑自行车等。
粗大运动是宝宝们最先发展的肢体运动,好比宝宝们俯卧、翻身、爬行,都是粗大动作类的运动。孩子们稍大后,粗大动作类运动也不能少,攀爬、走路、跑步、游泳、踢球、骑自行车……等,都属于粗大运动,孩子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进行。
因为粗大运动能力,与孩子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和短记忆能力正相关,澳大利亚运动与心智研究学者Martin KE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2、精细动作类运动
撕纸、 捡小碎石、抓饭食、抓放玩具、拼图、搭积木、捏橡皮泥、手工剪纸等。
撕纸张、捡小碎石、抓饭食是宝宝们最典型的精细动作发育的运动,蒙台梭利还专门有个名字叫“细微事物兴趣敏感期”,而手工剪纸、使用筷子等,是稍大年龄孩子们的精细动作类运动。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手指变得更灵活,还能频繁地作用于孩子的手指动作与大脑的协调。日本幼儿教育学家桥井健司等人甚至还发现,精细动作类运动,还对孩子创造性的脑区有刺激。
所以,小时候精细动作类运动玩得多,孩子不仅未来手指抓握笔更灵活,还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
3、练习平衡感类运动
走平衡木、踩狭窄围堤、踩单车、溜滑梯、荡秋千等。
人体的平衡器官有四个,眼睛(视觉)、耳朵(内耳前庭)、本体感觉(例如有些孩子眼睛受伤就不能平衡走路,就是本体感觉受损),还有小脑。小脑负责接收眼睛、耳朵、触觉等更方面器官的信息,加以整合,协调身体的反应和动作指令。
当孩子们从小多玩平衡感类运动,平衡器官发育良好,孩子的大脑更灵敏,对方位和轻微的位置改变处理更迅速,晕车、晕船的几率便会减少。
4、固定类的运动
推拉较大型的玩具、拔河、猴子吊、扎马步、低难度原地体操等。
这些也是运动,不过不拼速度,肢体活动的幅度也没那么大。有些爸妈说,孩子多动就行了,为什么要固定类的运动呢?其实,固定类的运动也有好处。国外Monkey Bar(猴子吊,一种攀爬架)非常流行,就是这样的原因。当室外下雨或恶劣天气,孩子不能外出,这些固定类的运动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因为孩子较长时间在一个小空间活动,需要一定的耐力和坚韧力,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活动,那么也有助于孩子的耐力和坚韧力的发展。
▶有爸妈问:孩子每天动这么多,会不会累坏身子?
老人们经常说,孩子们动得多,恢复得快。这是有道理的。一些平时不怎么运动的爸妈,一趟爬山经历,他们可能会腿部酸痛一周才恢复,而小朋友可能一两天就好了,为什么?2018年4月,运动医学家Sébastien Rate有一项研究发现,小朋友的肌肉有着跟专业运动员相似的恢复力与耐力,能抵抗疲劳。所以孩子们每天多活动,父母完全不用担忧累坏孩子。
孩子的成长就像骑自行车,动得越频繁,前进得越快!
关键字:幼儿运动、身体发育、心智成长、成长活动、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