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与课程教学

作者:西部教育研究院 07-01阅读:4555次

武侯区教科院大讲坛“武侯教师学理论” 系列专题讲座第八讲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与课程教学

2019年6月25日上午,武侯区教科院大讲坛“武侯教师学理论”系列专题讲座第八讲在区教科院学术厅开讲,近150名来自全区的幼儿园园长及教师聆听了成都大学张丹丹副教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与课程教学》的专题讲座。

张丹丹副教授的讲座以教师们熟悉的生活和教学场景的案例作为开场,并在与老师们亲切的交流与互动中进入了理论学习。讲座中,张教授不仅讲授了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儿童观、学习观、课程观,还对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儿童观、教育观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她强调要注重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她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幼儿是一个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不但是发展的主角,也是社会的建构者。


在讲座中,张教授还对幼儿园课程观念及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她以建构式课程的模式、蒙台梭利教法、瑞吉欧教育方法等为理论指导和依据,对“五指活动方案”的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教师不仅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照顾者、行为的观察者、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是资源的整合者。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张丹丹教授从概念、特点、结构等方面对幼儿角色游戏与区角活动的异同和关联进行了比较分析。来自成都大地双语幼儿园的龚雯佳老师也应张教授的邀请,与到场学习的老师们对“蒙台梭利”多年龄段角色游戏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案例及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区教科院罗肖老师在总结中提出,当代教师要树立现代儿童观、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师观,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应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罗老师希望老师们在对讲座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内化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武侯区教科院大讲坛“武侯区教师学理论”系列专题讲座第八讲,由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