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际冲突,妈妈该出头吗?应该管到几岁?答案出乎你意料!

作者:益智学堂 06-27阅读:2165次

原标题:孩子的人际冲突,妈妈该出头吗?应该管到几岁?答案出乎你意料!

乡亲们放心,本公众号只有育儿干货!

作为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前绘本编辑的毛豆妈,

宁愿不推送也绝不制造文字垃圾!

上周的时候,园长给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们做了一个讲座,是关于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的。

我特别感兴趣,因为后台好多妈妈天天问的就是这方面问题,很多东西我也不懂呀!所以赶紧听一下。

这一听就得出了好多有用的新知识。之前翻了特别多本育儿书,说的都是混沌的鸡汤话,真正有用的实操技巧却没几个。所以这次讲座,矮马,怎“醍醐灌顶”四个字了得!

其中一个最启发我的知识就是:当孩子发生了人际冲突,比如玩具被抢啦、被推倒啦、都想玩但是玩具只有一个啦,父母应该管到几岁?

我在之前的10000+的文章《我的孩子被欺负了,他的做法却震惊了所有家长》里说过一嘴:大概是3岁左右。在3岁之前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3岁之后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这也是目前很多很多“育儿书派”的共识。

但是自从听了“实战派”园长的讲座,我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这是一个让我挺意外的结论。不过仔细想,还是承认园长说的有道理!

园长的意思是:关于孩子们的社交,父母要干预的时间,远比我们父母以为的要长的多!甚至要管到七八岁,一直到孩子能够自己游刃有余的处理社交事务,父母才能收手。

也就是说,在至少七八岁以前,只有孩子有了社交冲突,并且自己解决不了的任何问题,你都应该管!

如果七八岁以后,孩子不知道怎么处理,你还是要帮助他厘清思路,甚至可能到青春期。

而不是某些育儿文章说的“3岁以后,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就行了”。(后面我会详细说这种做法错在哪里)

而很多妈妈在那篇《我的孩子被欺负了,他的做法却震惊了所有家长》文章留言说:原以为连3岁前都以为妈妈不需要管呢。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情况多变和微妙的事情。

园长说:“就举一个孩子被抢玩具的事情为例子吧。“

”生人抢玩具和熟人抢玩具,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抢的是自己的玩具还是公共设施提供的玩具,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对方父母是明事理的知识女性,抑或是蛮横无理的纹身大叔,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别小看孩子的社交这件事儿,其实你把它拆开了揉碎了看,它掺杂了无数随时在变化的因素,每一个情境的结论都体现了人际相处的智慧,难度非常高。”

园长的结论是:所以,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些年,父母是要带领孩子去处理这些事情的。你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教科书。

有的家长什么都不做,就责怪孩子不会声张自己的主见、不会争取自己的权益、不会据理力争自己的立场。

真相恰恰是:孩子本来就不会这些。所以这些本领,都是大人后天一点一点儿带出来的。

园长说:“我们时常听到有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太懦弱,像一头小绵羊。他们更希望孩子像一头勇敢的狮子。可是如果没有你一点一滴手把手的教,一回合一回合的沟通与示范,孩子能学会这种本领才怪呢!”

我之前的热文《美国幼儿园园长带我做了个小游戏,却从此颠覆了我的育儿观》就说过,凡事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自己处理,无异于刚学会识数123,就要被逼着解微积分的题。

有的人说:难道不应该把处理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吗?

答案是:当然应该。但是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抱过高的期望。

说白了,五六岁的孩子,也就是留给他机会“试一试”,这个过程必须得有,但是指望着他能解决到什么程度,你就别期望太高了。

99%的孩子自己根本解决不了,表达到一半就卡壳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必须帮他解决下去。

所以,所谓“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就好,家长不用管”是个很不负责任的说法!

毛豆妈给大家总结的大白话就是:“该引导就引导!只要孩子还处理不了,你就应该引导他,不管他几岁了。

中国父母应该特别注重这个:冷暴力

听到一个家长分享这样的事情:

“孩子说:幼儿园里他的朋友总是对他说,我和明明、芳芳是朋友,和你不是朋友了。孩子回来很伤心。我去和幼儿园老师讲,幼儿园老师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孩子也都是无心之语,不要放在心上就好。毛豆妈,你说这个我应该干预吗?”

其实,这个是应该干预的。这就叫做“冷暴力”,包括语言、人际排挤等。虽然孩子看着没伤没摔,但是对心灵的伤害很大。

在孩子四岁出头的时候,会有一个“排挤期”,就是故意对某一个孩子说:“我和XXX和好朋友,和你不是。”

其实这种排挤期倒是符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也就说孩子到了这个岁数,自然就会出现这种心理,倒不是说什么恶意的,所以不必特别谴责说这话的孩子。

不过对于听进去的孩子,还是挺伤心的。你想啊,大人三观已经成熟了,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别人说两句说不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只会觉得对方有病,自己不会往心里去。

但是小孩子三观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究竟几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这么一来,大人还是要坚决管的。

像这种情况,“不管”、“劝说对方孩子别往心里”,其实都是幼儿园老师的失职。

作为家长,要主动和幼儿园老师去沟通,说明:这虽然不是身体的伤害,但是对孩子的心灵有耗损的。下次再这样说话,请老师及时制止。

如果是外面和其他小伙伴玩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孩子被告知“我不想和你做朋友”,家长也要及时识别孩子的情绪,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不因为别人的否认而损贬一分一毫的。

园长还给出了一个终极策略:“如果某个孩子总是排挤别人,那么也要让你的孩子知道,让双方都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真正的友谊。总是说你不好的孩子,你也可以不要和他再做朋友了。”

毛豆妈的话:今天的文章有点散哈!是因为毛豆妈的水平也有限,总想着把最近学到的东西整理成一篇精彩的文章,但是写了又写发现还是不太满意。所以就干脆把最重要的两点知识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咱们学到真正的知识,要比文辞精不精彩更重要,不是吗?

咱们再复习一遍:

第一:只要孩子人际纷争还有他靠自己做不到的地方(当然要留出来他自己表达的时间),父母就应该去帮助他、示范这种情境怎么处理。而不是很多人说的“3岁以后父母就退出小伙伴们的纷争了。“退个P啊,你退出了孩子去哪里学啊?

第二:像语言、排挤等绝对值得父母重视,因为这是孩子们交往的”冷暴力“。呵护你孩子的细微情绪,这不是娇惯也不是矫情,这是给孩子培植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孩子总遭遇这种冷暴力,那么有必要找对方家长或者老师干预了。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