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儿园回来,家长最不该问什么?

作者:幼儿园幼师园长联盟 09-13阅读:5497次

每天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有人称其为“亲子交流”。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

“跑步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

“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

“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

“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

……

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显示:家长最爱嘘寒问暖

调查显示,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第一句话就询问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会关心一下孩子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等。

记者还发现,这些家长当中,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居多,老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

老师建议:锻炼孩子表达能力

很多家长都愿意利用接孩子离园的这段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家长应该多用启发式提问,与孩子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等等。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回到家后,也可以再给孩子一次表现的机会,请孩子跟家里人讲一讲,孩子又会得到一次锻炼。渐渐地,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榜样妈妈:你今天帮助别人了吗?

杨女士的女儿依依,今年上小班。

“你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帮老师做事啊?”当依依的妈妈有一天这样问时,依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句:“没有。”妈妈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妈妈又一次这样问她,这回依依没有迟疑,直接回答:“没有。”第三天,当妈妈又把同样的问题提出来时,依依似乎早有准备:“帮了,我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妈妈表扬了她。

此后,依依特别喜欢在班上帮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做事,老师经常表扬她能干,依依也因此觉得特别开心,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总结

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这些需要关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同时,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回到家后,也可以再给孩子一次表现的机会,请孩子跟家里人讲一讲,孩子又会得到一次锻炼。渐渐地,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3-6岁是孩子语言、思维、行动等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强加或灌输给孩子,建议顺应孩子的天性优势,引导和培养孩子。”